确立制度执行的科学导向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0-04-13
习近平同志指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保障制度执行是关键。确保制度执行有力、落地见效,重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把好制度执行好、维护好,使其充分发挥效能、展现优越性。
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实践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如《资本论》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矛盾及其历史趋势。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制度执行,就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集中力量和资源攻坚克难,化解制度执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解决问题首先要直面问题,敢于接“烫手山芋”,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全面、深入认识制度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其次要善于分析问题。现实中,影响制度执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制度设计环节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不够强;制度运行环节监督体系不够健全,制度执行缺乏刚性约束;制度执行主体能力水平不够高或责任意识不够强;等等。面对不同原因导致的制度执行不力问题,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解剖麻雀,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最后要善于解决问题。解决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要精准施策、对症下药,突出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既坚持解决问题又坚持简便易行,采取务实管用的方法切中要害,以有力有效的措施推动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