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53-1068/N 国际标准刊号:1005-1376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四川7个未摘帽县位于凉山州 集中资源 合力攻坚深度贫困(经济新方位·聚焦52个未摘帽县)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0-07-28 

巍巍凉山,白云缥缈。前不久,好消息从“云上的村庄”传来——位于海拔1400米悬崖上的阿土列尔村告别悬崖和天梯,从高山上陆续搬进县城新居。“好多游客找我做导游,要去悬崖上的村子看看,还要买我家的核桃。”村民莫色子哈今年收入过万元没问题。

  目前,四川最后7个贫困县待摘帽,全部集中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总计300个贫困村、17.8万余名贫困户。为彻底终结困扰凉山大地千百年的深度贫困,四川集中资源、合力攻坚,各县采取了哪些举措?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记者进行了调研。

  交通条件制约

  产品走出去难

  规模种养、对接市场,降低成本风险

  【案例】“种出来还得卖出去才行。”走进金阳县山江乡老寨子村,村民殷登开家种植的10余亩花椒和小麦迎风摇曳。“小麦亩产能上千斤,花椒每亩能打200多斤。”如今县里有物流补贴,农产品能卖个好价钱了。

  农业产业致富,交通物流保障必不可少。老寨子山高路远,距离县城70多公里山路,开车需要两个多小时。高企的物流成本,曾让村民望山兴叹——雇车拉进城卖,算上油费,几乎要折本。

  【挑战】受交通制约,凉山州农牧产品“走出去”物流成本高。部分贫困村产业规划处于起步阶段,贫困户从事种植养殖产业呈现分散化、风险大、成本高等特征。

  【举措】目前,金阳县已出台奖补方案,整合涉农资金4500万元,对9月底前能见效的贫困户实施每户总额不超过3000元的产业扶贫奖补,鼓励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短平快的种植养殖产业。“短平快的产业见效快、风险小,更适合当前。摘帽后,可通过组建合作社等长远机制巩固脱贫成果。”该县扶贫移民局负责人表示。

  助力对接市场,降低脱贫风险,金阳县引导种养户与县农投公司、专合组织、批发市场等签订购销合同,以销售定种养,缓解“卖难”。目前,全县签订蔬菜供销单1500亩、生态养殖单80.78万头(只),今年还鼓励社会各界认购贫困户农产品达1.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