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在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中对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存在两种偏差,其一是将图书馆的功能属性,即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作为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而忽略其文化属性;其二,移植西方图书馆的价值理念,忽略中国本土文化对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和滋养。新时期探究和分析图书馆核心价值观要将视野集中于中国本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汇、创新,寻找和发展自己的藏书文化上,将图书馆价值观的形成和图书馆文化的回归结合在一起,从传统的知识本位转移到文化本位上。
一、我国图书馆核心价值观发展中的意识形态问题
从建国之初,我国对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定位就在于以藏书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并作为党和政府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场所。这一理念指导了新中国五十年的图书馆事业发展,也奠定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服务体系的核心理念。新世纪面对中国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新格局和新挑战,我国提出了探讨图书馆核心价值理念的议题,围绕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相关的学术研究,但是纵览新时期以来关于图书馆核心理念的研究和总结,可以发现当前的图书馆核心价值观探讨对意识形态的遵从和附和占据主流,并没有形成基于图书馆事业自主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更遑论图书馆事业的价值体系[1]。即从根本上来说当前我国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带有明确的政治属性,而对于图书馆的职业发展理念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图书馆工作人员无法将这种政治属性转化为职业信念,从根本上来说对政治的过度依附,造成了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对文化属性的消解。
其实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伴随图书馆的形成而形成的,一直处在隐性、潜在的状态中,和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如影随形,但是并没有被深刻地总结和探究出来,并不仅仅停留在意识形态层面上,而是依据图书馆事业的本质特征,伴随我国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在于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从一开始就强调政治属性,而忽略了图书馆事业本身就有的文化属性。图书馆是文化机构,其本身应当通过文化场域激发核心价值,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并没有意识到文化的浸润作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应用,在对自然界的改造过程中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价值的产物。从文化中探寻价值,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探究支配人类行为的态度、思想、观念和看法。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藏书文化,私人藏书、官府藏书、书院藏书、寺庙藏书共同构造了中国古代珍惜纸笔,注重文化教育的藏书文化特点,书院藏书为书院的读书教学服务,具有开放性和公共性;私人藏书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具有独特的文化作用,重视抄录和私人性质。进入近代以来,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我国的传统藏书文化开始向近现代的图书馆藏书进行转变,这种转变造成了现代图书馆发展和传统藏书文化的割裂,导致我国图书馆并没有延续古代藏书文化的内涵,图书馆文化构建和发展几乎是一个空白领域,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也缺乏文化的浸润作用。而在图书馆探究和寻求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政府指导的意识形态属性逐渐占领了高地,要寻求图书馆建设的科学核心价值观不仅要适当处理图书馆政治属性,更应当寻求藏书文化的回归,强化文化对当代的图书馆建设的浸润和支持作用,以文化涵养价值观,以文化完善职业理念,以文化强化价值追求[2]。
二、我国图书馆界对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探讨和研究
关于我国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主要有两大学派,一派是以经济价值为基础,一派以理性学说为基础。
以经济性价值为基础进行研究,该观点认为图书馆的功能作用决定其核心价值观,现代图书馆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众服务是现代图书馆的主要使命,更是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所在,也决定了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这种基于社会功能的核心价值观应当作为不同类型的图书馆的凝聚点,基于社会文化服务功能而提炼出的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被认为是传播知识,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推动社会文化保障和文化公益发展。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作用和价值会逐步加强,尤其是随着社会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递增,图书馆的信息搜集、文化挖掘、信息利用功能应当纳入到信息服务机制中,提升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利用价值和产业地位。总体而言,这种观念是依据图书馆文献中的文化承载特质以及现代人们对文化、文献和知识传承需求而确定的。
这种价值观念在我国图书馆学界发展中影响深远,从社会职能中探寻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成为一种主流观点,更多是基于图书馆使用者和图书馆的关系的立场上来构筑的,将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定位于人和人的知识、信息交流概念上,认为图书馆的价值产生于利用者和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以及使用者选择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两个过程中,在两个要素同时具备的前提下,图书馆的价值才算兑现,从哲学上来说,图书馆和图书馆使用者之间属于主客体关系,馆藏资源是静止的。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这种观点是将图书馆看做一个社会机构,分析其在社会母体中所起到的作用,以此构建核心价值观,而没有认识和强调图书馆的文化属性,也弱化了文明和文化的差异性[3]。文明和文化虽然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交叉使用,但是本质上是存在区别的,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主要强调的是其在社会文明进步中的作用和价值,但是相对来说图书馆本身是文化的产物,文化产出文明,文明却不等同于文化,现代文明是建立在对物质基础上的价值判断,本质是“是什么”的问题,而文化属于感知范畴,强调的是道德、情感的问题,着重强调“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围绕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分析其核心价值观的看法强调了图书馆在特定历史阶段和发展时期的价值功能,强调价值的时代属性,将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和功能作用绑定。但是总体上而言,图书馆的功能属性是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关联的,是具有历史阶段和时代特征的,而人类文明是持续发展的,现代图书馆的文化娱乐休闲功能是古代馆藏图书所不具备的,所以现代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不具有超时代性,不能从文化的角度诠释图书馆概念和价值。文化的发展要比文明迟缓,也更具深度和变革性,由文化概念延伸出的核心价值观更稳定、更坚固。基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如果随着图书馆的社会职能而不断变化,那么也就不具有超越时代特征,但是从概念上分析,核心价值必然是相对稳定的、持久的,而不能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如果只是从文明角度解释图书馆是什么,做什么的问题,而不回答应该怎样做的问题,那么就不能说触及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理念。
健康管理期刊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