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53-1068/N 国际标准刊号:1005-1376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总体来看,英国对台湾地区的棉纺织品贸易政策呈现出渐进性的特点,这尤其体现在英国对台湾地区生产的棉纺织品配额的限制上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01-10 

196111月至19626月,英国对台湾地区棉纺织品配额为1256万平方码,1963年起对台湾地区棉纺织品配额为245万平方英尺,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这体现了其对台湾地区、中国大陆和美国三方的顾虑

从台湾地区的角度来说,台湾地区作为被贸易管制的“当事人”,不得不说是利益受到损害最大的一方,也是被考虑最少的一方。突如其来的贸易管制给台湾地区的棉纺织品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台湾地区代表向英国咨询实行配额制的原因,并请英国重新考虑对台湾地区棉纺织品贸易管制事宜。英国方面解释了对台湾地区纺织品实行配额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即印度、巴基斯坦等英联邦国家的纺织业自愿限制限制其对英国的出口,对台实行贸易管制是为了尊重对其他地区的纺织品供应商由于英国国内纺织业进一步衰弱,英国对台湾地区纺织业的第二期配额也于1962929日宣布,英国方面对台湾的抗议不以为意。从上文中英方与台方的互动中可以看出英国与台湾地区是一个通知与被通知、传达与遵守的关系。由此可见,抗拒回归祖国大陆的台湾地区在国际社会上是难以得到尊重的。

从中国大陆方面看,英国在对华政策上反复摇摆和犹豫不决,对台湾地区实施的贸易管制政策呈渐进性特点。中国是英国重要的出口国,英国在中国及其周围有大片势力范围,特别是香港地区更是不能轻易丢失。1954年日内瓦会议之后中英关系取得较大进展,两国政府都积极推动双边贸易往来。英国在1957年冲破美国的阻挠,单方面宣布放宽对华贸易管制,为中英贸易的发展拓宽了道路。台湾问题始终是中英关系间的一根刺,英国对台湾地区实施贸易政策自然绕不开中国政府的态度。在1961年的英国外交部文件中英国领事馆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能对英国公司在台湾地区的商业活动相当不满”,体现出英国对其与中国大陆关系的重视。相反,英国对台湾地区棉纺织品配额数量实行渐进递减实际上是一种试探,试探这一举措会否影响到其与中国的关系。

从美国方面来看,20世纪60年代初台海危机爆发后,英国对台湾地区的经济政策的制定受美国的影响逐渐增大。英国具有现实主义外交传统,其政策导向以国家利益为驱动。第二次台海危机爆发时,英国为修复苏伊士运河危机对“英美特殊关系”所形成的伤害不得不考虑美国在台海危机问题上的政策、立场并给予美国适当的政策支持。英国在外交部文件中两度提到“美国怎么对香港地区,我们就怎么对台湾地区”。这样的说法一方面是因为其“采取的限制台湾地区纺织业进口的武断决定与在日内瓦会议上所讨论决定的国际纺织业协定相矛盾”,于是在其他国家对英国发难前,其追随美国对香港纺织业的做法,为自己挣得辩解的筹码,以求得“能够在这样的说法中取得一些优势”;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其在香港的利益,“如果我们单方面对台塑施加纺织品限制,先于美国决定管制美国从香港进口的纺织品,美国很可能立即对香港做出严厉的报复决定。”基于政治、外交、经济等多方利益的考量,英国在制定对台湾地区贸易政策时,不得不把美国态度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对台棉纺织品配额渐进减小也就是英国不断权衡之后的方案。

 

三、启示

冷战时期,英国本土纺织业的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到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只能占全球棉花出口的2.8%,棉纺织厂被改造成纺织博物馆,棉花种植园被改造成旅游场所。英国于1961年起对台湾地区棉纺织品实行贸易管制实际上是保护英国本土纺织业的力挽狂澜之举。然而类似的举动也未能挽回英国纺织业的颓势,低工资与强大国家的结合使棉花种植和制造业在亚洲大陆上蓬勃发展。

从全球化发展的视角来看,英国对台湾地区棉纺织品实行贸易管制是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的,打乱了公平公开市场秩序。在全球化日益深刻的今天,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彼此依赖逐渐增强,英国等国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把经济放于政府掌控的手心,对其他国家地区实行贸易管制,是与全球化潮流相逆的,是必然被全球化浪潮淹没的。更为理智的做法则是应当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性经济体系,与各国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健康管理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