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53-1068/N 国际标准刊号:1005-1376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电话随访在急诊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患者中的应用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01-10 

桡骨远端骨折指桡骨远端3cm范围内的骨折,常伴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的损坏,骨折后局部出现畸形、肿痛及活动受限。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法复位外固定及手术治疗。急诊骨折患者就诊时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对医护人员依赖性较强,希望尽快得到救护1]。绝大部分不伴有关节面塌陷的骨折患者,手法复位配合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往往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手法复位的成功率还取决于患者离院后的遵医行为及依从性。故离院后的健康指导对日后的治疗效果有很重要的作用。电话随访是一种比较简单且患者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为强化患者后期治疗过程中对疾病的认知,确保远期骨折复位的成功率、降低手法复位外固定的并发症,本研究将对此类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的患者58例,根据患者ID号尾数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ID号尾数单号)和对照组(ID号尾数双号)各29例。其中男20例、女38例;年龄18~75岁,平均(48.2±3.3)岁;右侧25例、左侧33例;骨折分类:伸直型骨折25例、屈曲型骨折18例、巴尔通骨折1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1)有明确的外伤史,且经X线片、CT等影像检查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2)骨折适宜手法整复者。排除标准:(1)患者有高血压或心脏疾患,不宜手法复位者。(2)骨折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者。(3)关节面塌陷严重需手术复位者。(4)孕妇。

1.2 方法

1.2.1对照组  1)患者就诊时由当班护士登记患者姓名、ID号、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复位时间、复位后固定方法。(2)复位后口头交代注意事项,如肢体肿胀及末梢血液循环的观察及早期处理、饮食、功能锻炼的方法及复诊时间等。(3)为患者发放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健康教育书面资料(包含(2)里面的内容)。(4)患者复诊时继续强化健康教育。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1)登记患者的电话、家庭住址及复诊日期;(2)于复位第2d开始进行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具体方法如下:

1.2.2.1建立随访小组  该小组由急诊科主治医生、主管护师及护师各1名组成。小组人员统一进行“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专项培训,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制定本方案,并制定随访登记表。由主治医师及主管护师进行电话随访、1周后肢体肿胀程度及拆除外固定后关节活动度,护师负责资料的收集及复诊率的统计。

1.2.2.2电话随访时间  于复位后第2d开始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随后第4d,6d,10d,14d,21d,1个月,2个月,3个月。

1.2.2.3电话随访内容  根据患者不同时间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1)

在第2d及第6d随访时重点询问患者的疼痛及肿胀程度、末梢血循,指导指间关节、指掌关节屈伸锻炼及肩肘关节活动,早期禁止前臂旋转。(2)第10d~1个月重点询问患者有无肢体瘙痒、潮湿、夹板或石膏的松紧度。嘱其患肢不可过早提重物。(3)根据患者骨折愈合外固定去除时间,1个月~3个月重点了解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后期石膏或夹板去掉之后可进行腕关节屈伸、旋转等功能锻炼。电话随访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解答患者的疑惑,提醒患者复诊时间,如在复诊时间之外患者出现不适,告知其随时复诊。

1.2.3 评价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的复诊率、复位1周后肢体肿胀缓解的有效率及拆除石膏后关节活动优良率。

1.2.3.1复诊率  以复诊人数/总人数为患者的复诊率。

1.2.3.2肢体的肿胀程度  参考肿胀程度评定[2]标准,轻度:肢体肿胀,但皮纹存在,肿胀肢体周径与健测对比小于0.5cm;中度:皮纹消失,但无水泡形成,肿胀肢体周径与健测对比在0.5cm-1cm之间;重度:皮纹消失,出现张力性水泡,肿胀肢体周径与健测对比大于1cm。肢体无肿胀及轻度肿胀为显效,中度肿胀为有效,重度肿胀为无效。有效率为:(显效+有效)/总例数。

1.2.3.3关节活动优良率  参考冯传汉主编的«骨科诊查手册» [3],根据肢体活动度将腕关节活动情况分为优、良、差。优良率为:(优+良)/总例数。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录入,计数资料以(%)

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复诊率、复位1周后肢体肿胀缓解的有效率及拆除石膏后关节活动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见表1:

1: 电话随访开展前后患者的依从性比较[n(%)]

组别     

复诊率

复位1周后肢体肿胀缓解的有效率

拆除石膏后关节活动

优良率

观察组n(29)    

对照组n(29)   

c2

P

28(96.5)

22(75.9)

7.68

0.05

27(93.1)

18(62.1)

9.2

0.05

28(96.5)

19(65.5)

9.2

0.05

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离院后由于疼痛、恐惧、对疾病不了解等导致依从性降低[4],从而影响患者后期的治疗效果。故提高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患者离院后的依从性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电话随访是借助现代化工具对患者进行院外的医疗救护、指导,使医患之间形成一种有目的的互动[5],是一种医院走向社会并可有效节省医护成本的一种服务形式[6]。同时电话随访避免了患者从医院到家庭之间治疗规范化的脱节,可使患者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治疗,防止意外的发生。

    本研究在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中,加强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根据不同时期给予患者饮食、肿胀、疼痛、功能锻炼及心理指导,有效的避免了患者肢体肿痛的加重、降低骨折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复诊率,通过医护人员的心理安抚,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拉近了医患的距离、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电话随访属于延伸性护理服务,患者乐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