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学院的教师访谈中发现,尽管民办高校也对创业教育及其重视,但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的落实上不到位。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指定统一的高校创新创业教材,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材方面的主要是自主征订和编写校本教材为主。以D学院为例,针对本学院学生群体特点设计的创新创业校本教材目前还是空白。在课程资源库方面虽也有相关的课程资源,但资源的使用情况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课程教学模式上,创新创业课程还是以传统讲授为主,在教学模式上虽然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式的教学模块授课,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不够。
D学院从18级开始对就业创业类系列课程进行了改革,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学生在每个阶段的特点设计必修课的课程内容。但创新创业类课程主要以公共基础课的形式实施教学,课程归属在就业部门,在与专业课程融合方面比较欠缺。
3.促进民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3.1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探索建立学院和学院之间、学院和企业之间的协同育人机制。结合专业,通过实践平台,协同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品格,在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培养创新能力。把实习实训基地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建设高职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校外创业实践基地。D学院在2019年和国内知名电商平台洋葱网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建立洋葱校园创业班,探索以项目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变“被动接受” 为“主动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在机构设置上除了设立创新创业学院以外,通过举办各类创业设计竞赛,支持学生成立创业俱乐部,开展团队创业实践活动。建立创业咨询中心,定期给创业的学生提供指导和专业咨询,如国家的政策法规的解读和宣传、小额贷款、企业注册、财务税务等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3.2建立多维度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坚持全员参与、专兼结合,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职责,由创业学院牵头,教学管理部门和人事部门协助对学院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训。与专业知识结合,培训其他学科教师的创新创业知识,培养专业课的老师成为创新创业师资结构的必要部分。为有志于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提供寒暑假到企业挂职锻炼、外出培训、教学考察的机会,培养其实践创业经验。
完善师资组成结构,弥补校内专职教师的创业实践不足的短板,聘请地区创业成功者、企业家、优秀创业校友等担任专业课或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建立“创业导师工作室”。充分利用校友资源,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授课,并据此搭建起多元的校企合作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跨学科性,对实践性要求高,是一项贯穿于学生整个培养过程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具有开拓性强,任务重等特点,学校在培育创业创新教师成长的过程中,可考虑在职称评聘和评优评先中对创新创业教育有贡献的老师适当予以倾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