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53-1068/N 国际标准刊号:1005-1376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邓湘子儿童小说的人物生存维度:苦难、寻觅与情感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01-15 

邓湘子是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多次获得国内儿童文学大奖,《蓼花顶罐》、《像风一样奔跑》、《女孩小溪之歌》等是其代表作。邓湘子成长在湘楚地域,因此他笔下的人物、事件的成长与发生都根植于湘楚大地,极具地域特征的风物、文化、传说、民俗共同熔铸了小说的丰富内涵,加之邓湘子颇具个性的诗意的创作风格,为人物的生存创造了集现实、诗意、伤感于一体的语境。

生存体验的终极目标是成长,包括生理和精神层面的,邓湘子儿童小说的突出特征即为关注儿童的成长。特殊的地域文化为他作品中塑造的众多个性不一、生活相异的人物形象增添了湘楚大地源远流长的精神流脉,使得他笔下塑造的儿童人物具备内敛、坚韧、多情、多义的性格特质。从时间纵线来看,这些人物有生活在前现代社会的小溪,抗日战争时期的端午和安生,建国后的菊朵、犁宝,改革开放后的莫来、壮壮、何爽、何志渔等。邓湘子用现实主义的笔触书写不同历史阶段的史实,因此,在不同时代背景生活的人物,所面对的生存环境(包括社会和自然环境)理应不同。但线性的历史变迁带给儿童的生存环境虽然有差异,他们面对的生存体验却是交织和融通的。通过沉潜于邓湘子儿童文学作品的文本细读,可以触摸到作品中的人物在苦难、寻觅和情感之中发生的生命体验,深切的感受到作者对儿童成长的终极关怀。

一、苦难、爱与陪伴

儿童文学总是令人想到对一切真善美的呈现和歌颂,但其实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创作中,对苦难的书写一直在现实主义的救亡图存的使命感的启发下进行着,叶圣陶的《稻草人》首开现代儿童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张天翼则将儿童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推向一个高潮。新时期儿童文学创作主题开放以来,在现实主义的苦难书写中达成对儿童成长、生命关怀的最突出者则是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表现苦难的立意也受到大部分评论家、文学家的肯定,比如曹文轩强调儿童文学写作理应直面童年的苦难以及表现童年生命如何理解和承担这类苦难的精神意义与价值,黄贵珍认为“儿童文学不应该隔绝诸如死亡、暴力、战争等沉重的话题”,方卫平则在肯定儿童文学书写苦难的意义的同时,强调困难文本书写的价值所在,应该是“包括童年在内的个体从这一苦难生存中感受到的充满审美力的生命意志与精神力量”,所以他主张苦难“根本上不来自于跌宕起伏的生活变故,而来自最真实、最朴素的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