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涉及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学生缺乏足够的词汇、语法和语言表达能力,被学者称之为“中国文化失语症”。因为通常的英语教学很少涉及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个别教师在讲授过程也许会穿插部分内容,但效果不明显。源头枯竭阻碍了学生与他们进行有效交流和适当沟通的能力,更不要说在与外企的交往中,如何利用英语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在跨文化背景下应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与其他国家或民族交流的跨文化运用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大量的事实证明,跨文化交流能力(刘,2019)越强,就越能在对外贸易中促进交流、加深合作、增强往来,为两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课程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顾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与周边国家文化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内蒙古赤峰博物馆考察时强调56个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了多元一统的中华民族。我们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本民族文化内容较为熟悉,但是笔者在平时授课中发现他们对于汉民族文化,尤其是一些传统文化内容不是很了解,现在各学校基本都采用民汉合班授课,在日常授课中,学生们通过互相学习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不仅促进民族团结,更加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著名跨文化研究学者胡文仲先生说:“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外壳而不会领悟其精神。”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更多关注于词汇与文章材料发音、拼写、意思的讲解,没有去挖掘材料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为此,可在课堂上采纳基于中华文化兼顾一民族文化、欧美文化的多元文化理念,内容上注重选取民族地区地理环境、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和日常生活,以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认识文化多元性。例如本校所用教材《畅通英语基础教程》(第四版)中,Unit 4 Whose are these clothes? 笔者团队在教学中先将学生按民汉混合分为三组,通过小组成员间帮扶完成任务。三组分别介绍维吾尔族传统服饰艾德莱斯裙子和花帕(绣工精细的四棱小花帽),中华传统服装汉服、旗袍,俄罗斯传统服饰鲁巴哈、萨拉凡和舒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