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德莱斯裙子就是用艾德莱斯绸裁剪制成的一种维吾尔族传统礼服,新疆艾德莱斯绸以南疆的喀什、莎车和和田、洛浦生产的最为出名,被称为“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融的活化石”,不仅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偶尔出现在国际时装周的舞台上。
汉服(Han clothing)、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是锦绣中华的具体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优秀传统工艺和美学理念,传承了中国3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郭沫若说:“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学生们在网上搜集了许多外国人穿汉服、旗袍的图片和国际时装周上出现的艾德莱斯元素。通过身边的服饰文化可以更强烈的感受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人们的精神价值追求及思想文化底蕴,同时,也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加强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同学们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与积极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学生还自发准备了和田玉相关的内容,向大家展示了我国的籽料(特指出产于新疆和田地区的玉石)与俄罗斯玉石(也被称为和田玉)的对比,使大家不仅体会到了我国玉石文化包含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还通过小组间合作感受到了了“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的优秀品格。
3)英语教师应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有人说:英语老师是不同国家文化的搬运工,高校英语教师要具备文化意识培养的理念,不仅仅需要给学生讲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不同文化的渗透,语言和文化教学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领域,为促进语言学习者的发展,文化应成为语言教学的核心和不可或缺的整合要素。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不仅仅是为应付考试,也是为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使用英语打基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影响力,抖音、微信、英语学习APP或相关书籍,创设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兴趣,探寻培养终身学习的方法与途径,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跨文化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共情地融合多种文化内容与语言教学内容,使学生不仅要掌握用英语表达本国或本民族文化,还要将不同的文化传播给学生,激发他们对各国以及各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最终加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