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53-1068/N 国际标准刊号:1005-1376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基地建设的主体性作用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01-18 

为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应统筹规划各项资源、根据学校发展特色定位、遵循人才培养的模式,构建并完善内部协调运行机制。学校应遵循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培养需要,与行业企业在专业教学、人才管理、评价考核等方面实现高度对接,提高培育人才的职业能力及市场竞争力。依据当地行业发展及市场发展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改善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实现课程专业与企业生产岗位的对接、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全过程和企业生产全过程的对接。学校可与企业共同协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择优选任专业教师,适当在企业进行现场教学,鼓励学生与师傅进行项目开发,研发新技术产品;学校应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和能力的理解及应用,由企业师傅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对学生操作实践、技术生产、创新开发等方面进行评价。职业院校只有通过提升技术积累能力,提高企业对职校发展能力的认同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强化校企合作,推动基地建设的发展。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内部协同机制

实训基地建设不仅涉及到多方主体的参与,同样在基地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其内部子系统及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同样也在运作,因此根据系统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清各个子系统的职责,调整主次,使其发挥特定功能,确保高效率的协同运作极为重要。

实践教学系统:实训基地建设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其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及质量产生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以实习、实训、实验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教学是发挥基地建设功能的首要环节,应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系统在整个基地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注重专业设置与当地经济产业发展相适应,根据市场就业需求,调整并优化实训教学内容。借助实训基地的环境仿真性、生产模拟性,合理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高职生吃苦耐劳、严谨认真的工作品质。通过产品生产、项目研究、技术培训等多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专业理论与应用实践充分结合,切实提高高职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开发能力,从而提升培养人才的质量及市场竞争力,这不仅提高职业院校的区域知名度,吸引优秀企业投资合作,也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

生产研发系统:实训基地除了进行教学实训以外,它同时也进行产品生产、技术研发、项目研究等活动。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过程中,企业借助基地建设中的教育人才、机器设备、技术手段等多项资源,进行小规模的产品生产,一定程度的生产活动不仅训练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积累“工作经验”,缩短岗位就业的适应期,也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收益。同时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及技术开放等活动,进行项目化研究,解决技术难题,最终以科研成果的形式产出。这不仅有助于服务地方经济、创收企业效益,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职业院校师资的专业实践能力及科学研究水平,推动职业院校的教学科研成果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