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53-1068/N 国际标准刊号:1005-1376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对社团育人功能的认识不足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01-19 

高校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相对重视程度不够。而作为第二课堂的学生社团活动更是缺乏足够重视。高校党委和行政对学生社团工作缺乏顶层设计和认识,对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没有上升到人才培养重要手段的站位,很自然学生社团在组织架构、指导教师、资源保障等方面得不到保障,社会活动的育人意识和效果缺失。

 (二)对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警惕性不高

 当前,受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的影响,大学生接受的内容和途径越来越广泛,思想意识更加独立、个性、自由,行为方式更加不易引导。同时,由于网络的便捷,很多渗透行为又极易隐蔽,学生的网络行为警惕性不高,很多渗透行为如果学生社团骨干不反映,学校很难发现或者发现较晚,这方面确实存在很多隐患。

(三)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

学生社团出现的一系列自由化、松散化甚至遭受渗透利用,根本上讲还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高校社团管理部门普遍是把学生社团作为管理对象,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社团活动的安全、舆情等问题,很少去针对每个社团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功能。因此,学生对于社团育己的认识不足,对于参加社团的目的不明确,认识不到位,对于接受社会赞助的本质目的分辨不清,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否做到位、做到学生思想深处的问题。

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改革路径

(一)提高站位,强化社团思想引领

大量的事实证明,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青年的渗透工作从未停止过。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于高校而言,意识形态对于青年学生具有极强的价值导向功能,学生社团是最容易被渗透的学生组织。高校党委必须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高校学生社团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强化社团思想引领。一要深度研究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党委要专门研究本学校学生社团的构成情况,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学生社团总体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内涵,具体分析每个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着眼点,做到精准把握。二要讲清楚社团思想的重要意义。要和学生社团骨干和成员讲清楚学生社团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关系,在学生学懂弄通的情况下,引导其逐步接受。三要建立意识形态预警机制。要在社团中建立及时预警机制,对外来渗透活动、舆论舆情等事件能够及时反馈到学校,及时采取预案应对。四要建立社团思政成果激励机制。要善于运用青年学生的积极心理,加强对社团思政成果的发现、表彰、激励机制的建设,创造多种平台展现学生社团思政成果,在学生中宣扬正向作用,这是社团建设的空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