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53-1068/N 国际标准刊号:1005-1376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转变观念,加强学校顶层设计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01-19 

高校党委对于学生社团的功能定位是学生社团发展的制约因素。高校党委要充分认识到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诉求,充分认识大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知识扩展和兴趣提升,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把学生社团作为第二课堂育人的重要抓手,要从党委顶层上赋予社团自我教育的重要价值。学校党委要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团的隐性教育功能,在社团定位、社团布局、学科分布、资源投放等方面建立体系,鼓励学校各部门、各单位制定本部门本单位参与学生社团发展的具体政策。一要建立大学生社团活动指导委员会。校团委牵头,各部门领导、专家组成指委会,集体研究学校社团发展建设重大事项,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上层对于社会活动的重视。二要建立学校职能部门工作委托制度。学校职能部门和院系很多具体工作可以委托学生社团协助完成,逐步建立与部门职能相对应的社团组织。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接受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三要建立延时教育机制。“提高专任教师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的参与度,既是学生社团发展的现实情况所带来的必然要求,也是传统管理模式适应当代青年学生群体特点而变革的要 求。”[4]学校要顶层设计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社团活动的“延时教育”机制,从制度上鼓励干部、教师在休息时间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加强浸润式教育,确保社团活动干部教师指导下不断提升层次和水平。四要推进社团活动课程化建设。高校应该重点选拔一些理论性、科技创新类社团,建立课程化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工作量安排、考核机制等方面比照第一课堂,培育和打造学生社团活动精品,引导学生社团活动多种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