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青年学生的成长需求矛盾也在发生变化。高校团委要充分认识青年学生对于社团活动需求变化特点,切实担负起管理和指导责任,加强分类指导,提升学生社团层次和水平。一要发挥高校团委的统筹协调作用。高校团委在学校党委领导下,要切实发挥指导部门作用,认真调研学校社团的基本情况和现实诉求,强化制度建设和过程监督,统筹协调管理学生社团的注册、年检、注销、活动审批等事项,提升社团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二要提高社团骨干思想认识,发挥社团的自我管理作用。纵观高校发展较好的学生社团,无一不是自我定位清晰、团队管理科学、成员团队意识较强。因此,加强大学生社团自我管理是内生动力所在。要引导学生社团建立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明确社团宗旨,强化教育导向,规范活动组织,推动总结提升。三要分类指导,优化学生社团结构布局。要树立分层精准指导意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不同专业特点,合理分布学生社团类别。要加强文艺体育类社团的普及性引导,提高这类社团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要围绕专业,引导学生成立科技创新类社团,配备专业教师,加强指导跟踪,提升学生社团的办团层次和社团生命力。要强化社团的自我教育和服务社会双重意识,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来检验社团的水平,不断提高社团的存在感。
(四)创新思维,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新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彻底改变了各个领域的秩序,高校学生社团同样要在适应中学会合理利用。一要建立社团网络管理平台。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水平不比较低、较松散,管理效率不高。信息时代,学生社团管理应该更多地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微信小程序、APP等管理程序,在社团注册、活动发布、签到、互动等方面系统设计,规范社团活动的全过程,让社团管理更加体系化。二要打造社团新媒体产品。新媒体产品越来越被年轻人接受和传播。学生社团应该突出思想引领功能,找准自我教育契机,打造社团新媒体产品。要加强新媒体产品的思想性和传播性,要让新媒体产品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以此带动青年亚文化的转向,不断提高社团活动的时代性。三要注意社团活动的网络舆情。社团是高校网络舆情比较容易发生的部位,高校社团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合理引导社团网络环境,及时解决学生活动需求,监控社团网络行为,防范网络渗透行为,让社团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