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农村的经济形势严峻,农村的经济形势发展事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于巴彦淖尔这样的农业城市来说更是如此。在当地政府领导的市场环境下,经济发展相对稳定,但双河镇地区主要以耕种农作物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完全可以说是凭着天气状况吃饭,并且留在农村的老人都年事已高,体力下降,处于弱势。而双河镇地区近几年因为天气原因收成情况也不太好,基本处于持平状态。加上销售不畅的影响,经济状况紧张。双河镇地区大部分老年人极度缺乏医疗保障,只有少数有医疗保险,有养老保险的更是少数。从春耕到秋收一整年下来的收入只够维持日常生活琐事。据调查,双河镇老年人年均收入仅为5300元,可随意支配额度为1800元。从这个情况来看,双河镇地区的经济水平低下,不容乐观。多数老年人并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到城市的医院里就医,少部分有经济条件的农村老年人去到医院就诊也不会等到完全治愈而是选择提前出院。
(二)农村老年人就医观念薄弱
三次调查卫生服务中,我国老年人患病未就诊比例在所有年龄当中处于最高点,和其他年龄段相比显示,老年人患病未就医的现象较为严重,而且农村老年人的患病未就诊比例显然高于城市老年人和全国水平。 城市中的老年人大多都是退休人员,具有退休工资,在生活经济方面稍稍宽裕一些,儿女们常待在身边,也能够给老年人普及及时就医的好处,让他们明白身体出现异常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城市中的老年人出行方便,就医意识普遍较高。
身处农村的老年人由于长年累月的劳作,难免会出现腰腿酸痛,关节炎或三高等各种慢性疾病,虽不能致命却无法引起他们的重视,尤其慢性疾病相当于是埋在身体里的一个定时炸弹,因为人上了年纪心脑血管方面需要格外注意,而这些慢性疾病也在慢慢吞噬老年人的健康,其中有一小部分老年人注意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对劲后会选择就医,但因为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平有限,对一般的医疗药物并不了解,只能是选择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就诊,病症稍有缓解之后便不再注重药物和食物的食用,每个家庭常驻人口大多为老俩口,因为需要饲养牲畜,农耕等无法细心照顾病人,对身体健康恢复不利。更重要的原因是医药费用昂贵,许多家庭支付不起,也担心出现因病致贫的现象。特别多的老年人文化水平有限,病急乱投医,在一些情况下,农村老年人会选择“偏方”,迷信民间谣传的一些治疗疾病的方法,但是“偏方”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使得原本并不严重的病情迅速恶化。目前农村居民一般不会讳疾忌医,大部分人认为生病就应该及时就医,63.0%的农村居民认为如果生病就“一定要治好”,23.3%的人认为“控制住病情就行”,10.8%的人认为生病“没什么大不了”,2.9%的人表示“不治疗,听天由命”。 老龄化问题当前,但如何才能让这部分人健康的老龄化才是社会所关心的问题。种种情况体现了农村老年人就医观念薄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