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球时报报道,从21世纪网络世纪到来,“古风潮流”开始兴起。根据李贝的研究,古风潮流发展前身形成于一种文化,称作“古风文化”,起源于“网络空间”在网络社交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新型多样式文化体系②。后来,逐渐被运用到许多流行音乐中,“古风音乐”诞生了②。随后,“古风”的概念被广泛运用到现代影视剧作中,一些古风电视剧霸屏众多,受到了民众的万千瞩目。
然而,通过对一些文学作品的研究后发现,现当代“古风文化”的雏形,应该起源于武侠小说的大流行时期,大约是在20世纪70年代。充满古代文化色彩的武侠小说,其中大多数内容并非史实,但它刻画出的许多武侠形象,使得大众十分地痴迷,于是出现了当时风靡的“武侠风”。实际上,武侠是中国古代人民所幻想出来的,能够拯救天下的大英雄。根据有限的资料显示,他们个个力大无穷、武功高强却又常常充满智慧和善心。因此,“武侠风”的形成也正是现代人民追随古代人民幻想拯救天下,希望成为英雄的内心写照。再者,武侠身着古代服饰,手握古代兵器。于是, 作者无意间向观看的孩子们间接地介绍了一些古代服饰和古代兵器。从而引发了孩子们对古代文化的无限遐想。“古风”的种子借此机会种在了每个孩子的心里,为日后古风热潮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于是,以后30多年的时间里,在数字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下,电视、计算机网络作为载体,逐渐使得一些“仿古作品”(仿照古代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和“幻古作品”(幻想古代的艺术作品,例如一些带有神话色彩的仿古作品以及穿越作品)出现,使得“仿古特色”逐渐形成为一种文化形式,因其借助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感受,使得这种“仿古特色”不断适合大众口味。“古风文化”由此而生。从最开始的,由香港地区拍摄的许多武侠小说同名电视剧,例如《射雕英雄传》。而此时,在黑白电视的普及下,全国每个有电视的村庄都出现了“追剧”现象,其中追剧年龄段人数之最,当属70后的孩子们。而后,大陆地区亦根据古典四大名著,开始拍摄现在仍然被奉为经典的《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尤其是《西游记》的放映,最受很多代孩子们的喜爱。《西游记》因其高度还原原著角色,且所选用的道具能够最大限度地还原原著场景。其中包括美猴王的衣着面貌与其手中的专属武器——金箍棒的描摹,还有玉皇大帝的类似古代皇帝的衣着形象,以及天女身着天衣曼舞的再现……无数美景深入人心,使得多少代孩子对古代人文大为惊叹,特别是古代服饰的欣赏,而这为后来人们渴望尝试唐装汉服,提供了心理保障。于是乎,便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一些小规模的“古装社团”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然而,另一件应该值得注意的事是,古代诗歌的创作在此时,接近缓停状态。这个时候,很少有人吟歌赋诗,研究诗词格律。且其中一大部分古诗“诗人”属于高知人士。也就是说,此时,创作古代诗歌并不普遍。而古代诗歌产出的高峰,应当在“古风音乐”流行之后。然而,这种文学形式,实际上与古代诗歌,仍然存在着较大差别,应该被称作“现代仿古诗歌”。另外,如同创作古代诗歌一样,学习书法、国画等传统具有古风特色的艺术,在20世纪70年代以及未来的30年间里,依然不具有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