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53-1068/N 国际标准刊号:1005-1376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古风”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年年递增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01-23 

值得肯定的是,进入21世纪后,“古风”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年年递增。同样,根据李贝的研究2005-2007年毫无疑问是“现代古风潮流”的里程碑。然而,谁也不曾想,这场文化运动居然是音乐界首先发起的,“现代古风潮流的前身“古风文化运动悄然而起。最为重要的事件便是2007年首个古风音乐团队墨明棋妙的成立。从此,更多古风乐队不断成立,古风音乐以古典诗词结合传统古典乐器因素,加以对白和旁白通过描绘故事的这种形式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古典、唯美、梦幻、飘渺等众多风格。于是 ,这种音乐形式渐渐被一些小群体所接受。并且在此时,传统艺术和仿古创作也不断发展。于是,在前两者的熏陶下,又在各大网络平台交流的推动下,这种“古风音乐”渐渐受到大众认可。在此时,又由于一些优秀的古风文学作品例如《还珠格格》、《后宫·甄嬛传》、《后宫·如懿传》等问世,以及学习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人数逐渐增多,尤其是学习传统艺术文化的人数猛增,使得单一的以“古风音乐”为核心的“古风文化”变得具有了多样性的特点。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股全民热捧“古风文化的风波。

到了现在,“古风文化”虽然已经成为了一种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新型多样性文化形式。但无论是与传统文化对比,还是与西方文化对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且这种文化形式已经成为了“没有任何历史书可记载”但却有无处不在,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柜子里逐渐塞满的唐装汉服、家里墙面上逐渐挂满的古典传统文化作品、手机APP里逐渐存满的古风音乐从这一点来说,它已经超过了任何一种人们传统意识中所存在的文化形式。因此,文化形式仅仅成为其伪装的外衣。而这种“新型文化形式”更像是一种持久的社会热潮。因此“现代古风热潮”的称呼油然而生。此时,我们仍然需要关注的一件事情是,古诗词的创作,在此大潮中不断涌现。而此时创作出的诗歌,据上文所述,更多的是仿照和借鉴古代诗歌的形式,而减少了对格律等的方面的追求,主要抒发作者内心的呼告。因此,可以将这种诗歌称为“现代仿古诗”。这种新体诗已经不再拘泥于诗体的形式,作者也许可以新创词牌也或者模拟古调;也许可以选择长篇的洋洋洒洒也或是短篇的字字如金;也许可以选择间接描写的委婉也或选择直接抒情的畅快。但无论如何表达,作者都必将做到“人与诗的和谐统一”,即诗歌是为了表达人的情感而问世,人是为了运用诗歌的美感而宣泄,人诗合一。这种思维的形成在“古风热潮”中具有重要的席位,尤其被当代年轻一代诗歌爱好者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