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53-1068/N 国际标准刊号:1005-1376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温胆汤的方药分析及临床化裁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01-28 

追溯其源,温胆汤系从 《金匮要略》之橘皮竹茹汤合半夏加获苓汤增减而成。《千金要方》卷12胆虚实门所载由半夏、竹茹、实、陈皮、生姜、甘草六药组成。宋·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载则增入获苓、大枣以健脾化湿,主治范围也不仅限于大病后虚烦不得眠,而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梦寐不祥,或异象感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所载则又加入人参,方末还指出:未效,加远志、五味子、蚌粉炒枣仁。明·王肯堂在此方基础上添熟地,方称十味温胆汤,其益气养阴安神之力较强。清·沈金在《三因方》中加入柴胡、香附、人参、桔梗,名为参胡温胆汤,理气之功显著,主治肝郁痰热所致的心肝两虚而善悲。《医宗金鉴》所载加味温胆汤有两方:一方加麦冬、黄连、灯心,主治小儿胃热,食入即吐,口渴饮冷,呕吐酸涎,身热唇红,小便色赤;另一方加黄芩、黄连、麦冬、芦根,治妊娠恶阻,心烦愤闷,喜饮凉浆。从两方增入的药味来看,是增强清热之力。此外,《六因条辨》的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之失眠、眩晕,《济生方》的涤痰汤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以及俞根初的蒿苓清胆汤,均是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