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个别化教育计划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运用在特殊儿童的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性和自主性。华京生提出在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的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促进随班就读学生和普通学生的融合,在课外实施个别化教学,通过个别化教学训练使随读生更好地适应普通班学习。也可在特殊学校班集体内实施差异教学与个别化教育计划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11]
将个别化教育计划和分层教学相整合,按照“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个别化教育计划与课程对接——设计个别化课堂教学目标——依据个别化课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教学——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达成评估” 的思路,深入开展个别化教育实践。[12]将蒙氏教学法整合到个别化教育计划中,并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儿童日常生活,使单一的教学目标多形式、多感官展开。[13]吕晓分别从个别化教育背景、个别化教学目标、个别化教学内容、个别化教学实施和个别化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学前听障儿童而别化教学进行了理论建构,丰富和发展了学前厅长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的理论。
一、 研究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本土化特色不强
从文献数量上来看,我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相关文献近几年虽增速较快,但整体呈现文献数量仍不多,存在研究面较窄,层次低,合作研究性对缺乏等问题。从研究方法上看,运用的方法以理论研究居多,实践干预较少。尽管近年来实践研究的方法增多,但也仅停留在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现状描述上。从研究内容上看,早期的文献多集中于介绍国外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模式、内容、教学、经验等,对于适应本土特色的研究过少。近几年对于立足适应于本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研究逐渐增多,且采用科学的评量方法,对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相关问题逐渐深化。但从本质上来看,个别化教育计划起源于美国,由于两国的国家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发展仍处于模仿借鉴阶段,如何形成适合中国社会文化特性的本土个别化教育计划理论,才是我们研究的关键问题,这也对个别化教育计划在中国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