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提倡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参与学习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还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共建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随着最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更好地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历史课堂致力于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努力构建“互动”的高中历史课堂。对分课堂“讲授——内化吸收——讨论”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构建高效互动的历史课堂提供了契机,最突出的点是将教师的讲授时间与学生讨论的时间实行对半分配。对分课堂第一节课的讲授环节,教师需要给学生精讲教学目标、基本理论概念、知识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历史学习的基本知识框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体系和教师讲授引导,留出时间独立复习、独立学习思考和独立作业,自行完成内化吸收,第二节课前半节,教师根据学生“亮考帮”作业,组织学生围绕亮考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互式讨论学习是学生实现自我检测和自我修正的途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共性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完成全班师生交流。例如,教授部编版《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一课,采用当堂对分实施教学,第一,讲授环节(25分钟):首先,告知学生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播放秦始皇陵建筑纪录短片和展示出土后的兵马俑进行情境导入,引导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建筑的智慧和油然而生出对秦朝大一统的敬畏之情;其次,老师利用教材和史料梳理秦朝统一的原因和秦朝为巩固统治制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政策;最后,教师结合秦朝工程图和史料文献,梳理秦朝灭亡的原因和影响;第二,内化吸收环节(5分钟)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秦朝和周朝政治制度对比发展变化?评价秦始皇?独立解读教材、史料和学案进行探究,撰写至少三个“亮考帮”问题作业。第三,小组讨论环节(15分钟)学生整理笔记和作业,在小组内分享交流讨论,随后教师抽查,学生列出史料依据,回答问题,根据学生亮考帮的共性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和结尾总结。
(二)教师与学生分担教与学职责
对分课堂能够运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特点,是它改革了历史课堂的传统教学方式,减轻了教师的繁重教学任务,要求教师与学生需要承担相应的权利与职责,实现权责的对分。
1.教师方面:教师的职能应该避免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角色行为,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顾问,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了解学生情况,与学生共同讨论,互相影响,教学相长,师生关系不平等和角色不明确,它就不是真正的民主教育。新的历史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师教育观念需要不断地更新,历史教师的角色意识在教育观念转变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对自身的角色地位和角色行为需要进行适当地调整。历史教学承载着发展学生历史思维,历史核心素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的功能,这要求历史教师需要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职能角色,从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书匠”转变为以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研究者”、从注重知识死记硬背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促进者”。新版高中历史教材编写改变旧教材,那种打乱时序以专题和模块的编排,回归时序性强的通史编排,形式上是中外合编,实质上是中外分编,历史教师需要做好中国史与世界史的知识衔接。历史发展的时间纵度长,空间跨度大,教师需要为学生建立基本知识的框架,起到“支架”作用,途径是讲授,教师不能靠讲授,全部包揽教学任务,需要精讲,能够给学生建立知识框架结构,留有空隙给予学生探究,这是教师教的任务。对分课堂改革,旨在改变教师繁重地备课和讲授任务,不再是教师一堂言的课堂,主张教师的讲授任务是“精讲留白”。例如,教师精讲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中要帮助学生厘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历史理论概念及其体系,重点讲授各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发展的背景、起因、经过和意义影响,留给学生探究难点内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