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对分宣传,充分考察学情
前期准备阶段,教师需大量查阅对分模式书籍,观看对分教学实践视频,研究对分优质教案,撰写对分课堂教学设计,加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和历史专业理论的学习,夯实专业基础,多听优秀教师教学,获取教学建议,汲取优秀经验,通过不断地磨课提升自身教学技能;充分利用宣传栏和多媒体大力宣传对分课堂教学理论,以及对分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势,加强学生对对分的认识和接纳;授新课前,为了不占用其他老师课堂,不耽误教学进度,且保证足够的宣传时间,充分利用晚自习40分钟的课,展示课件、动画示意图和课堂实录,加强宣传对分课堂教学;利用科研项目基金,申请经费,打印充足的资料,作为教师精讲、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补充和辅助;学情是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可通过课堂观察、课堂提问、问卷调查、测验、资料分析和教学经验等方法考察学生兴趣、情感态度、知识能力和整体能力水平,全面考察学生学情,可利用媒介有导学案、前置性作业和试卷,准确把握学生情况,制定教学方案。
(二)明确精讲内容,丰富导入形式
根据前期学情考察,老师利用补充材料、教材、教师参考用书、史学论著和文献,总结、归纳和精炼授课内容,发挥教师引导性作用,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前半节授课内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如有学生理解不清,疑问重重的问题,鼓励学生将其作为课后自主探究内容,如遇到难以理解的共性问题,可适当拓展来讲授,帮助学生理清概念,构建知识框架,为课后填补空白知识提供支架,选择合适的精简内容,加强时间观念,把握教学进度,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单一形式的导入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避免导入流于形式,尊重学生主体性,注重导入言语的流畅性和关联性,时间保持在3分钟左右为宜,有导有问,有情有景,保证导入的完整性、生动有趣、承前启后、温习旧知和联系时政,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情、教材和关注时政,创新导入方式。
(三)适量布置任务,强化自主能力
教师应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实现知识学习的巩固提升,可适量布置课后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利用补充材料,进行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为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和作业质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作业的量需适中,大概3-8个问题,自主学习时间约10-15分钟为宜,难度宜简不宜难,紧扣主题,作为教师精讲内容的补充,不给学生增加学业负担,关于检视自主学习成果,教师应发动班级科代表和小组长监督和检查的作用,督促学生完成课后教学任务,采用教师批改与生生互改相结合的批改方式,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情况,对认真完成的学生给予表扬和肯定,对马虎、敷衍的学生给予鼓励,实行言语和实质激励相结合的教育为主,增加学生学习动力和强化学习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对分课堂有利于改善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授课方式,采取“半讲授+自主学习+半讨论”的对分授课模式,它对老师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选择适合的精讲内容,把握教学进度,提炼精讲言语表达能力,实现教师的“助人自助”;学生从教师精讲过程,学会构建基本知识框架,通过课后自主学习填补框架内容,完成知识内化吸收,参与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实现检视自我、修正自我和完善发展自我的学习目的,这种生生互助、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充分展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无论是从教师自我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都体现对分课堂有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