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53-1068/N 国际标准刊号:1005-1376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二胡音色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02-07 

二胡有着独特的音色,其发声是通过琴弓摩擦琴弦产生振动,然后由琴马传导至蛇皮(皮膜)振动发声,最后通过与琴筒共振把声音放大,再扩散到空气中所形成的声波波型泛音的声音属性。

    特征一即基本音色,似人声。千百年来,人们对二胡的喜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音色似人声。这一点历史上早有记载,元代的张养浩在《折桂令.咏胡琴》中写道:引玉杖轻笼慢捻,赛歌喉倾倒宾筵。宋代欧阳修则在《试院闻奚琴作》中写道:奚人作琴便马上,弦以双茧绝清壮。高堂一听风雪寒,坐客低回为凄怆。深入洞箫抗如歌,众音疑是此最多。可怜繁手无断续,谁道丝声不如竹。二胡音色似人声,主要是由于它原生态的制作材料,筒式聚音、皮振扩音的巧妙构思,拉弦恒振的发声方式,与人相近的振动频率等原因。可以说,二胡是中国民族艺术智慧的结晶。

    特征二即情感音色,变化丰富。二胡采用琴筒套软皮、琴杆无品无板、弦端试振动的特殊设计,极大地增加了双手对音色的控制范围,使演奏者对音色的处理有着极大的自由度,随心所欲使其发声能够做到如泣、如诉、如诗、如歌、扣人心弦、感人肺腑、音色似人但韵味又胜过人声。

二胡演奏音色的丰富多变,可用来塑造各音乐形象、表达多种情感如:悲愤哭泣的《江河水》、热烈欢快的《赛马》、轻松愉悦的《良宵》、还可以是百鸟争鸣的《空山鸟语》、人喧马嘶的《战马奔腾》等,二胡演奏艺术如何通过二胡音色表现不同的音乐情感、展现不同的音乐形象,离不开演奏者千锤百炼的技术掌控和对音乐内涵及审美能力的内心感知

 

一、音色分辨差异性研究

二胡音色审美辨析不是单方面的,而是演奏者音乐内容、音乐表现综合性的分析

判断。笔者对第一次接触二胡的初学者,进行了一次从易到难,由基本音色到情感音色的辨析实验。实验对象为10岁的学生,从未接受过音乐训练、也从未接触过任何器乐演奏。

实验一,在同样的教授方法和相同的练习情况下,让学生进行空弦演奏,测试他们对二胡基本音色”的反应。结果7名学生对自己无法控制右手运弓而发出过重的噪音或贴弦不稳发出的两根弦响,表现出明确的听觉不适感,而另3位学生则若无其事地连续进行噪音音色演奏。于是笔者用无杂音、纯净透亮的演奏示范与他们噪音音色进行演奏对比,问他们哪种音色好听时,这3位学生判断出第一种无杂音的音色好听。

实验二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教授后,如:用沙哑的嗓音和洪亮正常的嗓音来比喻二胡音色,用简短说话进行音色好坏分辨等。10位学生都能够对二胡基本音色”的好听与否有一定认识和判断后。演奏一段快速乐段:第一,两手配合不协调,演奏出的音色粗糙、暗淡,如同嘴里嚼东西时说话含糊不清;第二,左手按弦力度过大、右手运弓不均匀,演奏出的音色发干发硬,如同捏着嗓子说话干瘪;第三种,两手配合默契,右手运弓轻巧自如,演奏出的音色圆润、明亮,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请10位同学挑选出哪最好听,其中6位同学做出了快速的回答,其余4位表述没有差异。在此基础上,将三种音色进行了语言描述,刚刚表示没有差异的4位同学,也饶有兴趣的模仿两种音色,于是在接下来又一轮的音色对比中,4位学生则能够快速挑选出好听的一遍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