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53-1068/N 国际标准刊号:1005-1376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传统文化不仅需要得到保护,还需要传承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02-08 

虽然黄岗侗寨的民族传统文化丰富,但却没有给当地人带来文化自豪感。在文化经济时代,文化需要反映自身价值,才能获得更多的归属感。一方面,现有民族村寨村民由于文化认知程度普遍较低,经济收入有限,实现文化价值转化的能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侗族文化并没有获得更广泛的尊重与认同,没有让当地人产生文化自信。因此,解决民族文化资本化的根本途径应该是从村民入手,加大对村民教育的投入,提高村民的文化生产能力文化潜在价值更好的转化为实际价值,形成民族村寨文化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加强村寨的自组织管理体系,更好地通过乡规民约管理村民行为规范。在黄岗侗寨,像侗歌、侗语,民间手艺等非物质文化都保存得较为完好,不过大多是老一辈人在维系这种文化传承,而后辈的很多年轻人很难明白传统民族文化对族群和对自己的价值

对此可以通过同时使用样品式活态式的方式来保存濒临灭绝的民间工艺品也就是说,首先要保存民间工艺所需的工具,并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记录形式,展示其生命力。为防止旅游中不可避免的商业化造成仪式宗教内涵被弱化,涉及到民族精神核心的文化内容如宗教仪式、禁忌等应适当避免游客参观,对于一些既有观赏和审美价值的日常仪式、舞蹈等,可以适度公开,但应要按照当地习俗对表演的形式、地点进行规范性的要求对于像快要失落的文化,应授予称号认可传承人并吸引新的传承人,并每月给予一定的津贴,同时结合当地定期举办的民俗节庆活动及其他活动,为传承人提供展示、发展非物质文化的环境和机会。只有先从基础保障入手,让村民有能力有条件去感受自己文化的独特价值,从而才能激发村民内心的民族自豪感,真正认同本民族的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客人方的再认识建设

这是一个文化产品时代,以消费者需求制造产品是一种出路,以产品引导消费者,激发市场需求是另一种方式。以旅游产品开发为例,黄岗侗寨文化底蕴深厚,现有民族旅游开发仅仅利用了少量的物质文化,仅开发了部分有限的旅游产品。根据前文所提到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实现文化再生产旅游给原来的民族文化带来了新的元素内涵以及新的发展契机。应该进一步深入挖掘其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使当地的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用整合的、动态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念来实现民族文化价值的再认识、再认同和再利用。

各级地方政府也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如鼓励相关机构通过各种形式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同时聘请专业的团队实现市场的专业化运作,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产品的现代化推广、宣传,使黄岗侗寨的各类旅游产品能够获得市场认同,同时组织专家学者整理侗族的文化遗产并大力鼓励侗族民间文艺创作;加强各级民族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如恢复古民居,重建民俗活动场所等,同时也不忽视软件设施的建设,如侗族文艺人才的培养,侗族艺术教育的推广等.以优秀的旅游产品来打造侗族文化品牌,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特性,继而增强侗族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游客的旅游需求,推动消费市场,从而实现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