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53-1068/N 国际标准刊号:1005-1376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翻译研究中的“他者”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02-10 

“他者The Other“自我相对的一个概念,代表的一切人与事物的存在。这种自我以外的存在不论它是以何种形式出现可视或不可,能感知还是感知,通通可以被称作他者(剑,2001: 118。在翻译研究领域里,德国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1813一次演说中他者翻译理论研究联合起来,主张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采用异化foreignizing)的翻译方法,从而凸显源语文本与文化中的异质性这有益于呈现翻译文本的文化“他者身份。努蒂则认为这种异化的翻译策略能够有效遏制翻译过程中产生的种族中心主义思想。两位学者侧重的是翻译研究中语文化相对的异质文化他氏看来,异国他者文化的重现与复原须由异化产生,归化只能停留在源文化的认同层,会遮蔽许多东西。施的这一主张与18世纪德国存在法国霸权中心主义有关他利用这一异化翻译手段他者保留不受法国霸权政治压制的民族文学和文化。在哲学视域里,他者是作为自我主体的一种存在,与主体构成二元的对立(杨乃乔,2007:104)。当代法国著名比较文学理论家巴柔(D. H. Pageaux)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学理阐释中曾言:所有形象全是来源于自我与对立面的“他者”、本土和之外异域两者间关系的意识中,这种意识通常是自发的……实际上,研究者们创造出的一个个形象从根源上而言,来自对外在文化、社会与历史现实等的基本描述,并借此以塑造心目中的形象。在跨文化的翻译研究过程中,他者视野能够帮助我们客观地看待西方外域诗学与文化等的异质性,清晰地呈现他者视野里的非我因素。宇文所安作为湖湘典籍英译的“他者”,从这个层面来对他《楚辞》英译进行研究将对国内湖湘文学英译研究者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