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神文化作为人类早期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充满着神秘而独特的色彩。楚国当时原始氏族部落形态的存在让巫神之风浸渍朝野,生长于战国时期的屈原深受巫神文化的影响并深刻反映在及其创作的文学作品《九歌》中。而这种巫神的文化意识与西方的基督宗教观念是存在区别的,翻译中,译者不能简单采用单一符合受众目的语读者或符合原语读者的形式进行阐释翻译。请看下面《九歌》关于“灵”的英译。
思灵保兮贤姱,
翾飞兮翠曾,
展诗兮会舞。
Those who act holy ones, wholesome and comely,
Hover here winging, suddenly mount,
Reciting the lyrics joining in dance.
灵之来兮蔽日,青云衣兮白霓裳,
举长矢兮射天狼。
The holy ones come, they cover the sun.
In gown of green cloud and white rainbow mantle,
I raise the long arrow, I shoot Heaven’s Wolf. (Owen,1996:160)
紫贝阕兮朱宫,
灵何为兮水中?
Turrets of purple cowries, palace of carmine---
Why is the holy ones here, down in the water ?
以上是来自《九歌》“东君”以及“河伯”的内容。原文中的“灵保”相当于“神保”,也就是“神灵”。西方基督教的文化中,代表“神灵”的意思一般可以用“Spirit”, “God” 或者“Immortality”等象征着宗教文化中超自然的力量的词语来表达(郭晖,2004:142)。但是《楚辞》中蕴含的神灵与西方文化意思的“神”之观念大不相同,如果译者采取将其简单译为“Spirit”,不利于帮助西方读者接受东方原始宗教的神灵意象和形态。宇文所安在这儿将“灵”统一英译为“holy ones”,相较而言,是在对东西方宗教文化观念进行调和的基础上,作了恰当的处理,利于激发西方学者与读者对《楚辞》的研究兴趣,极力淡化了西方的宗教神学色彩。
此外,宇文所安将“河伯”的篇名译为“The Yellow River’s Earl(He-bo)”,篇名翻译的处理过程中最大化地突显了楚地的历史地理背景,当时楚国雄据古时中国的长江流域,篇名里的“河”当然指的是“长江”,而非普遍意义上的某条河。韦利曾将“河伯”的标题译为“The River God”,为的是迎合西方读者心目中的宗教观念(杨成虎, 2004:55)。而宇文所安以一种“他者”视域下当代西方汉学家的学术视野,摈弃了传统西方汉学家的西方思想与宗教观念,保留了原文化的思想特质,重构了巫灵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