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53-1068/N 国际标准刊号:1005-1376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从祥林嫂的悲剧命运观照鲁迅的创作动机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02-17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鲁迅小说中的一个悲剧性人物,她命运多舛,一桩一桩的不幸就像一把又一把尖刀,插在她脆弱的心脏上,使她终于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下悲惨地死去。作为封建社会背景下悲剧命运的典型人物,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悲惨的一生真实地反映了黑暗的封建时代给普通劳苦大众带来的沉重影响,这是个人的不幸,也是社会的悲哀。从童养媳到第一次丧夫、再度丧夫丧子再到倒毙于新春的祝福之中,祥林嫂的悲剧伴随着那句耳熟能详地“我真傻,真的……”一幕幕地在众多看客面前上演着,而当这场悲剧落幕结束的时候,祥林嫂也就湮灭于世、不复存在。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关于勤劳善良、朴实顽强的她为何会被一步步地践踏、愚弄、嘲视乃至被吞噬,历来成为学界相关学者们思考、讨论、研究的重点,并取得了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但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研究的方向大多与鲁迅提出的封建礼教“吃人”的观点有关,侧重从“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即“封建四权”的角度来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原因,而忽略了祥林嫂自身独特的性格与心理因素,也忽略了以柳妈为代表的同类对祥林嫂的落井下石、为虎作伥。与此同时,在已有研究祥林嫂的相关文献中,大多呈现出平面化、单调化的特点,即单单从《祝福》文本出发,分析研究祥林嫂的人物形象、悲剧成因等内容,而未能与作者动机以及社会现实相联系,造成作品与作者的脱节、作品与社会的分离。因而笔者立足于前人研究之基础并尝试弥补前人研究之不足,首先从生之愿望、死之必然与生死相遇三个层次的互相融合揭示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实质,其次从同类、自身、封建礼教、社会现实与启蒙者五个方面分析其悲剧命运的成因,最后从结合悲剧命运的三个层次与五大成因探索鲁迅创作《祝福》在寄托人性冷漠的心理感受、表达哀其不幸的深沉喟叹、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面貌、控诉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剖析新式启蒙者启蒙不力五个角度的表层与深层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