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53-1068/N 国际标准刊号:1005-1376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二)死之必然,为世所致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02-17 

祥林嫂“以命相抵”的抗争,换来的仍是无法逆转的结局。“逃”的结果是“被抓回”;“撞”的结果是“被逼嫁”;“回”的结果是“被嫌弃”;“捐”的结果是“被赶走”;这一幕幕都将祥林嫂置之死地,当她拼尽最后一口力气去捐一条门槛祈求过上普通奴隶般生活时,以“柳妈”为代表的民众却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究其原因,在封建礼教的穹顶之下,祥林嫂一生顺从,到头来却被夫权、族权、神权活活吞噬。周遭群众如同一个个刽子手一般将她残忍剥削迫害,小说中出现的诡秘神态的柳妈,街上直戳痛处的妇女以及刻板愚昧鲁四老爷一家,无一不是致死祥林嫂的一把利器。最终使她落入“活不能,死不敢”的悲惨境遇,“不得已而死”终成定局。“这是一个不让好人好好活的时代,这是一个不让好人活下去的时代!”老舍在《骆驼祥子》里如是说。

(一) 生死相遇,警醒苍生

“To Be or Not to Be”两对矛盾体,在文中明暗相交,以一贯之。鲁迅与他笔下的祥林嫂虽骨子里都渗透出无限的悲切,但始终进行着绝望的反抗。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如恒星般精神永存,后者如草芥般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二人不期而遇,不知是鲁迅塑造了祥林嫂,还是众多如祥林嫂般的人物成就了鲁迅这些充满“至诚之声”与“至善之声”的文字。所以,在我们领会鲁迅作品中对国民的批判与痛斥封建礼教枷锁之时,还要读出他文字中所饱含的更为深微的关怀与慈悲,读出他与文字的灵魂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