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张岱年曾提到:宋明理学除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两大派别外,还有以张横渠、王浚川、王船山为代表的气一元论。诚然,明代哲学家王延相很推崇张载的“太虚即气”说,他说“横渠此论,阐造化之秘,明人性之源,开示后学之功大矣。”(《横渠理气辨》)清代哲学家王夫之也认为,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世界统一于一元,但怎样体悟世界却有许多方法,中国古圣先贤在这方面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群经之首的《易经》就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社会的中国智慧和方案。
张载在《横渠易说》中说:“乾之四德,终始万物,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接着说:“天下理得,元也;会而通,亨也;说诸心,利也;一天下之动,贞也。贞者,专静也。不曰天地而曰乾坤,言天地则有体,言乾坤则无形。”这里作者提到元亨利贞四德,天地乾坤,首尾皆无,就是具说世界统一于“一”,要从象、数、理三个方面去体悟。《易经》在古代中国的传承过程中,形成象数派和义理派,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更多地是学习其义理派的内容,其实这两者都不可偏废,尤其是象数的体悟。因为“象者,易之原也,象成而后有辞,辞著而后有变,变见面后有占。”(《周易集解序》)要把象、数、理三个视角结合起来,体悟《易经》中的一元世界,就会不断开辟人类世界的新境界。
一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盛赞古代中国是“世界发明的摇篮”,并将《周易》称为“万有概念宝库”。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正是在对《易经》的学习中发明“二进制”,从而揭开电脑程序语言的基础,而今已把人类社会推进到网络信息时代。
《易经》的数、理在二进制中得到具大的释放,这是东西方文化学习交流中没曾想到的结果。莱布尼茨二进制中的0到63数字,正是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中的左上角的坤卦到右下角的乾卦的64卦,其顺序和卦象排列都没任何变化。二进制中只有数字0和1,六十四卦中只有阴爻和阳爻的排列,其实0就是阴爻,1就是阳爻。在二进制中,0到7,即是000000,000001,000010,000011,000101,000110,000111;在六十四卦中,就是坤、剥、比、观、豫、晋、萃、否,这也正是伏羲六十四卦的顺序,卦象(由下而上)是阴阴阴阴阴阴,阴阴阴阴阴阳,阴阴阴阴阳阴,阴阴阴阴阳阳,阴阴阴阳阴阳,阴阴阴阳阳阴,阴阴阴阳阳阳。以至于到乾卦,都是和二进制的数字完全对应,63在二进制中正是111111,即乾卦的六个阳爻。这种只改变卦象符号就完成人类数字转换的巨变,从而引起整个人类交流语言的和世界的巨大改变。因此,在学习《易经》中我们在重视义理的同时,尤其要重视象、数,把象、数、理都作研究,统一于一体(一元)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