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同志是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赵一曼的研究属于中共党史、军史人物研究范畴。学术界对于赵一曼的研究起步较早,在建国后形成了一个研究高峰阶段,随后由于国内政治运动,研究进入了停滞期。改革开放后,随着大量的历史文献的披露,研究的内容也愈发的专题化,使得具有商榷的历史问题得到了澄清,研究的视角也呈现出多维化。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和利用还显得不足,部分史料还存在“碎片化”解读倾向。本文对赵一曼研究的情况进行回顾,提出下一步加强研究的对策,以待抗联史研究学者共同探讨商榷。
一、赵一曼研究概况
关于赵一曼的学术研究总体分为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及改革开放至今,共两个历史学术研究时期。研究的学术成果,属于红色文化资源领域,主要应用于宣教,其作用明显。
(一)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前的赵一曼研究情况
史学界对赵一曼的研究始于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赵一曼》,正是表现东北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和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斗争,最后英勇献身的故事。1951年,电影《赵一曼》公映,轰动全国。赵一曼英勇不屈、大义凛然的精神让观众肃然起敬。大家都在问同一个问题,赵一曼英雄在历史上真实的存在吗?带着这样问题,史学界对赵一曼的身世及革命斗争事迹展开了研究。这一时期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电影剧本丛书:赵一曼》[]、《赵一曼(大鼓)》[]、《赵一曼》[]、《抗日女英雄赵一曼》[]、《京剧 赵一曼》[]《抗日英雄赵一曼》[]等等。主要的研究和宣传文章有:晓白的《赵一曼的碗》[]文章真实地记录了一位抗联女英雄艰苦磨砺,以身率先的高尚情操。赵一曼的二姐李坤杰撰写的回忆文章《忆幺妹——赵一曼》[]等等。
这一时期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研究赵一曼的革命事迹以短文、报刊文章为主,著述的内容也多是片段性的历史呈现;二是从著述和文章的目的来看,对赵一曼革命事迹的述析,其目的多是宣传革命精神及英雄的品质,主要是符合建国后激励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干劲,但并不是从研究者的角度所作出的学理性分析,人物史研究中只注重叙述性的问题没有得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