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相关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可知国内学界对于赵一曼的研究主要关注的热点问题表现在赵一曼革命生平及身后事、赵一曼革命精神等方面。
(一)关于赵一曼研究的回忆口述史料研究
代表性文章有:朱新阳的《一个针线包的故事——忆与赵一曼大姐最后离别……》[]一文,作者深情回忆了赵一曼在哈东地区做党组织特派员时的革命往事及赵一曼调任抗联第三军第二团担任政委临别时送给作者一个小针线包作为革命纪念等情况。田若川的《赵一曼,我的亲人——肖佑卿老人谈赵一曼》[],作者是赵一曼的姨侄女(李坤杰的女儿),文章追述了赵一曼在青年时期参加抵制洋油斗争及在湖北、江西、上海等做党的地下工作情况。方未艾的《与赵一曼相处的日子》[],文章回忆起起赵一曼在哈尔滨从事革命斗争的往事。由在哈尔滨公园初次接头、单独讲授革命理论、难忘除夕之夜、对萧军与萧红的希望、畅谈人生和事业、动员我参加抗日游击队、最后的相聚、悼诗缅怀赵一曼等篇章组成。吕其庆的《“父亲将赵一曼三个字刺在身上”——专访赵一曼烈士孙女陈红》[],文章追忆宁儿(陈掖贤)不敢领母亲的烈士抚恤金,到赵一曼的孙女陈红有着一颗同样倔强的心,为读者讲述了赵一曼后代的家族故事。陈德芸的《回忆与赵一曼一起在武汉军校的日子》[],作者追忆了1926年12月至1927年7月与赵一曼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的时光,文章对于研究赵一曼在黄埔军校的学习情况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方未艾口述、方朔整理的《追忆赵一曼》[]一文,方未艾回忆了1932年9月在哈尔滨《国际协报》担任副刊编辑期间,因工作需要,为了加强马列主义和党的政策学习,在中共满洲省委委员金伯阳的引荐下结识了李洁(赵一曼此时的化名)大姐,赵一曼为方未艾讲解革命理论及动员参加革命等真实历史经过。关于对赵一曼审讯情况及日本战犯的回忆。山本和雄的《我所见到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这篇手记原载于《天皇的军队》(日本战犯手记第二集),作者回忆了回他在伪满哈尔滨市南岗警察署司法股当警士时,参与迫害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犯罪事实,及赵一曼在哈尔滨市医院养伤和被审讯的经过。曾审讯赵一曼的日本战犯大野泰治撰写的回忆文章《我残酷地刑讯了赵一曼》[],大野泰治讲述了在狱中为赵一曼“定罪”的主要经过,因为赵一曼被日伪当局认为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员会委员,是共产党最重要人物,是组织以珠河县委中心的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活动的中心人物,日伪当局残酷杀害了她。大野泰治在战犯管理所承认应该承担杀害赵一曼的责任。
(二)关于赵一曼革命生涯研究
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倪良端的《“青春换得江山壮”——女英雄赵一曼事迹追记》[],文章从冲出藩篱、经受锻炼、异国求学、辗转白区、威震哈东、血洒珠河等篇章,回忆了赵一曼跌宕起伏的革命斗争事迹。朴春姬的《赵一曼研究资料比较中的几点思考》[],文章对相关著述中存在的赵一曼的某些史实商榷之处进行了考证,包括赵一曼生日、入团时间、入军政学校时间、赴苏联学习的学校名称等方面。指出对于人物立传存在的局部问题,不可无视、轻视,应本着对传主负责的,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加以重视。为烈士立传,应“立”出信史来。倪良端的《赵一曼与天津女星社》[],文章记述了赵一曼在天津女星社主办的《女星》周刊发表了《在家长式哥嫂下生活的李一超女士求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女星》编辑部收到各地声援的信件30余件,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赵一曼走出了封建家庭,走进了宜宾女中就读,并最终走上了革命之路,成为了一名英勇的共产主义战士。焦伟的《赵一曼在“哈发”》[],文章考证了赵一曼在哈尔滨任总工会党团书记期间,深入到哈尔滨发电厂电车部宣传共产党抗日主张,鼓励工人同资本家斗争,领导哈尔滨电车工人反日大罢工的历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