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表现为头晕、疲乏、嗜睡、食欲不振、偏食、厌恶油腻、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多数在孕6周前后出现,8~10周达到高峰,孕12周左右自行消失。该病常用止吐药物和补充维生素B1和维生素K进行治疗,但是妊娠剧吐患者护理会对临床治理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因此本文对综合护理下妊娠剧吐患者临床各项指标进行记录分析。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妊娠剧吐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作为样本,观察综合护理在妊娠剧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妊娠剧吐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妊娠剧吐患者平均年龄(28.60±3.35)岁,平均孕周(13.86±4.81)周,初次妊娠患者和非初次妊娠患者分别为16例和17例,均为单胎;观察组妊娠剧吐患者平均年龄(28.53±3.47)岁,平均孕周(13.72±4.69)周,初次妊娠患者和非初次妊娠患者分别为14例和19例,均为单胎。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妊娠剧吐的诊断及临床处理专家共识(2015)》确诊为妊娠剧吐的患者[1]。本实验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神经类疾病、传染性疾病、尿酮体为阳性、心脏疾病、护理依从性过低或者拒绝参与本实验的患者。
1.2方法
随机分组,对照组妊娠剧吐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妊娠剧吐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方法。
(1)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健康宣教、环境护理、卫生护理,查看患者在服用相关止吐药物后各项身体指标以及恶心呕吐情况是否好转,同时监测患者是否存在相关药物不良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则应该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及值班人员进行处理。其中健康宣教主要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妊娠剧吐该病的临床表现、发病因素、治疗方法,让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护理人员服用相关药物,并且严格按照用药注意事项控制饮食习惯;环境护理主要对病房温度进行调整,保持患者身体舒适,并且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杀菌;卫生护理主要定期对病房进行通风处理,减少细菌传播。
(2)综合护理。护理人员主要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联用心理护理和家庭干预。其中心理护理主要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及音乐疗法调整患者心理情绪,改善患者恶心呕吐各项临床指标;家庭干预主要对患者家属进行教育,让其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保持乐观心态,多给予患者积极关爱和鼓励,减少负面情绪的传播,这样才能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2]。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妊娠剧吐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下的恶心呕吐情况、心理情绪评分、护理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舒适度评分。恶心呕吐情况主要包括呕吐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心理情绪评分分别通过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满分均为100分,分数36和60以上表示存在不良心理情绪或严重不良心理情绪;护理质量评分直接根据医院自制护理质量评分量表对生命体征监测、健康宣教、环境护理、卫生护理、心理护理、家庭护理进行综合评价,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护理质量越高;生活质量评分直接通过医院SF-36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价,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妊娠剧吐患者生活质量越高;护理满意度直接根据医院妊娠剧吐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得到“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指标的最终调查结果,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100%;临床应用效果中:显效表示妊娠剧吐患者恶心时间、呕吐发作次数、干呕发作次数各项临床指标显著好转,有效表示妊娠剧吐患者恶心时间、呕吐发作次数、干呕发作次数各项临床指标有所好转,无效表示妊娠剧吐患者恶心时间、呕吐发作次数、干呕发作次数各项临床指标未好转,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显效+有效+无效)]×100%;舒适度采用GCQ量表对妊娠剧吐患者环境、护理人员等主客观因素进行综合评价,28项满分112分,评分越高表示妊娠剧吐患者舒适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