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后续还需定期参与相关的培训和考核。如国家和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关于疫情防控的最新指南、政策等。
2.1.1.2 健康状态
核酸检测人员必须在身体状况良好(无发热、感染、妊娠或其他免疫力下降的情况)时,才能进入实验室开展核酸检测工作。若在工作期间出现疑似感染的症状或体征时,应停止工作,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
2.1.1.3个人防护要求
核酸检测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生物安全要求进行个人三级防护后才能进行核酸检测相关工作。并严格遵守规范的穿脱顺序,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等。
2.1.2 防护设施
核酸检测实验室应合理科学布局。建立实验室负压,工作区同相邻区域的气压差不低于 10 Pa[13]。并严格规范气流走向,防止病原体扩散。
核酸检测实验室内所用设施、设备等均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同时确保实验室空气在高效过滤后经专用排风管道排出,避免实验室内气溶胶的蓄积。并在适当的位置设置相关急救药箱, 以便出现职业暴露及突发事件时的处理和救治。
2.1.3制定相关制度
根据各地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应制定相关突发状况下的应急处理、救治的相关制度。包括(1)新冠实验室职业暴露后上报及处理流程;(2)出现疑似症状时的上报及处置流程;(3)发生病毒泄露或污染时紧急疏散制度;(4)发生意外事故的紧急救治制度等,并定期组织演练。
2.1.4操作要求
2.1.4.1 实验操作
核酸检测人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尤其需注意易产生气溶胶的环节,如接收标本后立即用 75% 的乙醇喷雾消毒再放入生物安全柜。标本震荡后需静置 10 min以上才能开盖处理。且尽量采用带病毒灭活剂的保存液,否则需 56 ℃干浴 60 min后再进行处理。加样操作确保在二级以上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核酸提取尽量采用全自动核酸提取仪,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污染风险。
2.1.4.2感染性废物处理
在实验室内需使用带盖的垃圾桶,并保持闭合状态。对检测完成后的新冠核酸标本采用双层黄色塑料袋进行密封;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和枪头等置于废液缸中浸泡消毒后,更换清洁手套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包,禁止挤压污物袋。打包后通过污物通道直接放入高压灭菌锅灭菌处理(121 ℃,30 min)。灭菌后的废弃物应放置在指定位置,并在规定时间内交给相关部门处理。
2.1.4.3清洁和消毒
严格的清洁和消毒管理是减少实验室生物风险的重要一环。新冠核酸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需符合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在核酸检测工作结束后,操作台面需用含有效氯1 000 mg /L的消毒剂擦拭,地面需用含有效氯2 000 mg /L的消毒剂拖擦,生物安全柜内和仪器表面可用 75%的乙醇消毒。最后紫外灯照射至少1 h[14]。
2.1.5特效药物
目前针对COVID-19的治疗药物也正在不断研究开发中。2021年12月24日,美国FDA授予辉瑞研制的Paxlovid紧急使用授权(EUA), Paxlovid是是目前研究显示临床效果最佳的新冠特效药[15]。该EUA基于2/3期EPIC-HR的数据显示:与使用安慰剂相比,Paxlovid可将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89%(出现症状3日内给予治疗)和88%(出现症状5日内给予治疗)。我国在今年2月份也批准了Paxlovid用于COVID-19的治疗。但目前Paxlovid的生产产能有限,在当前全球每周的新冠确诊病例超过千万的情况下,完全依靠此特效药治疗显然供不应求。此外,Paxlovid治疗费用也较高,一个疗程大约需要529美元,若要广泛用于临床还有一定困难。因此,对于特效药物的研发生产和治疗费用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但这对COVID-19的治疗和康复有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希望。
2.1.6预防接种
在目前尚未广泛使用COVID-19特效药物的情况下,接种新冠疫苗是形成群体免疫屏障,降低人群感染率和病死率的最佳途径[16]。有数据显示,科兴的灭活疫苗与复星-BioNTeck的mRNA疫苗复必泰(辉瑞-BioNTeck疫苗)均可显著预防新冠肺炎重症病例和死亡率。针对60岁以下人群接种两针科兴疫苗对预防重症的有效率为91.7%(复必泰95.2%),预防死亡的有效性为94%(复必泰96.4%)。60岁以上人群在接种三针疫苗后保护性明显增强,对预防重症的有效率为97.9%(复必泰98%),预防死亡有效性98.3%(复必泰98.1%)[17]。虽然接种新冠疫苗后的保护效果和期限,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问题目前仍在进一步研究中,但对于从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的高风险人群,在当前环境下,积极接种疫苗无疑是降低SARS-CoV-2感染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