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点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人口的空间分布,还可以作为需求点对现有医疗机构可达性进行分析。以居民点为起点,主要道路为路线,现有医疗机构为目的地,计算得到每个居民到最近医疗设施的路径距离。利用反距离权重工具进行插值,实现可达性的空间可视化。由图2可知,可达性较好的地区(图中颜色较深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市的东南部。主要原因是东南部地区坡度较为平缓,人口较为密集,包括昌平区南部、海淀区、石景山区、朝阳区、东城区、西城区、丰台区以及房山区和大兴区的交界位置,而在城市中心外围的五环至六环区域,医疗设施的空间可达性明显降低。从整体来看,北部和西部由于山区较多、人口密度小等原因,可达性较差。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从北京市现有医疗机构空间布局出发,重点对可达性较差地区进行优化,以改善医疗机构空间布局现状。
由于可达性较好的地区已经拥有较为便利的医疗条件,所以在考虑未来医疗设施的选址时,应该优先考虑可达性较差的地区。依据现有研究对可达性的分级标准,将上述可达性数据进行重分类,从高到低分别赋值1~4,得到明确的医疗设施分布状况权重图层。
2.2 人口密度
医疗设施作为一个高效的公共设施,承担着对于意外伤害、应急事故受伤的病人的急诊救治的责任。从医院选址的效益性角度出发,在选址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目标位置的人口密度。人口的空间分布情况可以通过人口密度图直观反映出来,一般而言,人口空间分布具有不均衡性,表现为人口密集区和人口稀疏区[11]。通过对北京市居民点进行核密度分析,模拟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再将插值结果进行重分类,得到人口密度分布图(图3 (a))。同样将人口密度分为四类,分别赋予1~4的权重值,值越大代表该地区的人口越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