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53-1068/N 国际标准刊号:1005-1376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亲其师才会信其道,科任教师的威信是该学科良性发展的着力点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3-01-12 

只有树立了科任教师的威信,才能为良好的授课环境铺平道路。

八年级下结束前,有醒目的学生来问我,初三,像我们这样差的班级会换好的老师吗?我当时的回复是,我们并不差,年级主任说大家初二一年变化特别大,为了肯定大家会给我们班换上一班强将。当然年级主任并没有这样的特别安排,纯粹是我为了助长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提高对新老师的期待而为。但光期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科任老师们闪亮登场的舞台,这便是九年级开学前的第一次家长会,我会甚至略夸大科任老师的抢手程度,让学生觉得自己被学校重视,产生一种在强将手下不能输的心理,激起他们靠自己的行动留住老师芳心的欲望在平时,我都会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有声有色地介绍他们的闪光点,有时不惜调侃自己来抬高他们。在青年教师比赛中,我们班多位科任都取得很成绩,这又为我增添了“推销”的题材,有了这么牛的科任,他们也当真以为自己是全年级全牛的班级,自豪感上涨。单恋是辛苦的,所以在科任老师面前,我也经常会把孩子们对他们的喜爱直白的表露出来,我经常会跟数学老师说,老大,你来了,他们就都围过去,都不爱我了。孔同学天天跟我喊着必须要学好化学,要不对不起黄帅等等。虽然我也会有吃醋的时候,当每每听到科任们说我太喜欢11班了,我知道班级已形成多赢共同体。

2.明确目标,统一步调

心理学中的手表定律告诉我们,若是有一枚精准的手表,我们就可以知道准确的时间;若是拥有两块或者两块以上的手表,反而不能告诉我们更准确的时间,使我们无所适从,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我觉得班级管理也如此,若是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就某些相同问题持不同甚至相反的标准,“每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将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出现“撞车”或是无意中互相“拆台”的现象,使教育大打折扣

不清楚班级不同层次学生,按照擅长本学科的学生用力,容易让学生因学科瘸腿而导致总分不高,与理想高中失之交臂。我的做法是,不定期在微信群中广告班级的每个层次的学生,每段时期应该重点关注的同学及学科,让各科老师做到心中有数,每个学生总成绩大方向不会出错。在我们班延时服务——4:50-5:40实实在在实现学生全身心完成作业、科任老师点对点辅导未为他用(特殊情况除外),满足了学生写作业的需求,提高辅导的针对性;规划5:45-6:10及每天中午1:55-2:15之间的科目安排,分配到各科老师,减去了学科老师因积极辅导而时间的问题,同时学生也明确对应时间段的任务,更有的放矢。例如在某一段时间,发现某个孩子不够自信,拼劲不够,我会再微信群中反馈信息,给各科任老师布置表扬“工作”,集中火力对该学生进行正能量的“轰击”。

3.主动出击,定期“互通”

科任教师几乎每天都有上课任务,要和频繁学生接触,可以捕获到很多信息,而且许多科任教师都是从班主任岗位上走过来的,具有丰富的育人经验和独特的育人办法,这一些都是非常宝贵一手资料,往往会在我迷茫的时候帮我找到新的方向。例如数学老师每天不同内容的鸡汤、冯老师对学生性格特点敏锐观察力等,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11班的走廊上,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开小会”,互通有无,任何一个学生的微小变化都可以得到及时的疏导或肯定。科任们化身班主任,参与班级管理。

4.正面舆论,专注教学

面对这么好的科任,每次班级有进步,我总要忍不住夸11班的科任们,在总结会上,我把成绩背后一张张科任老师们辅导跟踪的付出的照片展示出来,提醒学生是这些老师让他们有了谈论理想的底气。而当科任教师与学生发生矛盾或某学科成绩不理想,积极引导化解的同时,我还会在学生面前反思自己工作的不到位,将过归于己,努力为科任教师和学生赢得正面的集体舆论。班级成绩的进步,是科任们专注教学的成果,而作为班主任,我能做的就是保证课堂学生安静听课,不影响教学进度,科任开心上课,同时借助班委力量跟踪作业上交,这样一来科任们便能集中火力、因材施教、各个击破,调动孩子一起向更好的高中而努力。

学生小股东

1.组建班委,划分小组

班委和学习小组之和就构成了班级,班委和小组长代表班级的舆论方向,成绩优异的同学身上有极强的自制力、规则意识、自我管理能力,有目标,有毅力,这些品质就是优秀班级的代言词,因此,我以成绩优异为标准挑选班级前5名担任值日班长,组建以值日班长为核心、科代表为主力的班委团队,分别负责班级常规监管和学习跟踪。按成绩分层,以前10名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划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学习小组,负责学科背默工作的落实跟踪、假期2+1打卡、资料收集及组内帮扶,必要时还要进行组内重点需要帮助同学的思想工作或谈判,放手班委和小组长在遵循组织原则基础上大力去进行班级管理。每个班级不能遵守校纪班规的学生只是个体,因此,我的工作就是做好对班委和小组长的培养和管理,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至于组内管理,我最多是个旁观者,适时干预、调解,更多的是抓住这批优等生自我感觉优异的、不服被超越的心理,将他们做比拼,说说哪个小组长在哪个方面做得好,某个小组今天因为小组长周末的认真跟进又得到老师表扬,或者某某同学为了小组荣誉,今天又在加分的路上狂奔等等,以此保证班委和小组长高昂的工作热情,他们就像10个小班主任管理着自己的小班。

2.制定班规,严抓常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规实操性一定要强,抓大放小,同时要有量化表,对待每个人都要一视同仁。例如最后一节自习课,我们统一要求:准时安静,低头苦干,无召不出,如有违反,需舍弃本周的自习资格。在我们班必抓的四项:仪容仪表、卫生、课堂、作业。我经常跟学生说,即使你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学生,你都要让自己看起来是个好学生,让自己先从形象成为一名遵纪的好学生。常规等同于习惯,只有习惯养好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成绩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而班级量化表格的分数用于班级选座位、选值日、评优评先、兑换奖品。

3.树立目标,寻找鲶鱼

没有目标的班级是涣散的,没有目标的学生是失控的。小目标才有大步伐,适当的危机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通过全班讨论,我们把班级目标定为超越隔壁班,成绩上超越,在科任老师的喜好上超越,在常规上超越,不仅限于成绩,目的是让学生在享受超越的冲刺感的同时学会赏识自己的长处,懂得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力。而对于个人,则选择其他小组同层次的同学作为鲶鱼,制定比拼项目,如每日面批作业的分数、积极问老师的次数等,开启班级和个人的竞争模式。

4.标榜优秀,正面强化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觉得我们班学生在初三下学期即使成绩起色不大,但仍能一直能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离不开科任老师的表扬,化学老师、历史老师几乎每次见面都会说“我太喜欢11班了,他们真的太好,太认真”,一开始我会反问“不会吧,你别安慰我”,但说的次数多了,我就真的信了,孩子们也信了,他们也觉得自己很棒,做什么都很起劲。每周,挑选同层次最优秀的同学进行全班表扬,每天随时随地,根据班级近期需要提升的方向,抓住优秀个人,将同学表现好的瞬间记录并作为班级电脑桌面来宣传,同时全班科任齐出动,放大表扬,让孩子每个阶段都有努力的方向。

初中三年,尤其是初三,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他们是人生中第一次选择。或许一年的努力,并不能给每个孩子带来很大的成绩改变,但11班的孩子最后毕业带走了更加宝贵的收获——全力以赴的拼搏干劲,这不是班主任一个人所能给予的,这是科任、学生合作经营的成果,才有了11班最后的集体联赢。也正是这个班级,让我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上又重新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