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的实践指向决定了行动研究能够为教师反思提供真实的教育情境。教师不是脱离教学实践进行理论建构,而是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不断反思获得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所以行动研究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主要方法, 行动的实践与反思的知识建构辩证互动, 思行合一、“行”“知”统一。
第三节 教师反思案例及分析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育、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学反思是一根能动的、审慎的认知交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都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一个完整的思维认知过程,也是思维与行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在实际中,撰写教学反思就是这种思维活动的外化体现。对于教师来说,写教学反思也是提升教学反思及实践能力的好途径。
教师怎样写反思?反思什么内容?本文将结合案例做一些分析。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安富海认为包括:分析、评价教学活动本身的利弊,包括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教学方法、策略、教学技巧的运用;分析与学生发展、能力培养相关的因素;分析与教师自身发展和素质提高相关的因素;关注考试改革、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影响;分析学生家庭背景、学校社区文化与课程的适切度等。
衣新发认为教学反思包括:反思教学意向,即教师对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教学理念、核心素养和教育制度变革等问题的认识及调整;反思教学设计,主要反思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预设;反思教学行为,主要反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现程度与效果;反思教学行为与教学意向及教学设计的关系,即预设与实践之间的关联。
还有的观点是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关注的点尽量不要求多而全,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很重要,刘永东的观点值得借鉴。他认为,一线教师可以确定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内容,为获得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策略,可以基于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策略、基于信息技术三个思考点来开展反思。即以知识点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为核心内容,目标聚焦在获得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以及成功(预期) 与失败(偶然) 的课堂教学策略。
主要分析四点:一是目标达成解析(达成什么目标),即基于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及其解析;二是策略建构分析(计划怎样达成),即教学设计的一个或多个策略的实施、效果和分析;三是反思过程展现(完成得怎样),即具体反映策略实施中最为精彩细节或矛盾冲突;四是策略完善提炼(怎样做更好),即提出完善策略,提炼同类知识点可类比的有效教学雏形。在新课程、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教学反思还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综合考虑。
二、怎样写教学反思
具体到教学反思的撰写,教师可以从有“规定”的练习开始。从反思思路来说,形成“点”“线”“面”的逻辑;从行文来说,可以依照一定的模式。
(一)关注“点”,理清“线”,形成“面”的反思思路
关注有思考价值的“点”。如何找“点”?分析教学目标及达成策略的活动效益。选择有独特角度的“线”。即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反馈等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及效果去分析关联的地方。形成有理念提升的“面”,也就是要提升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和理念。
下面我们结合案例1来具体说明。
案例1:英语教师课后反思提升过程(笔者依据罗晓杰教授的个案研究提炼整理)
英语教师在授课后的第一次反思,反思要点为:a没有完成教学内容。b原因是第一、二段教学细节上耗时太多,挤占了“Post reading”的时间,导致“writing”没有落实,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反思时将问题认定为“教学内容没有完成”,而非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归因为时间安排不合理,而非从具体的教学策略等方面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