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53-1068/N 国际标准刊号:1005-1376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书籍是文明薪传的载体,也是时代和生活变迁的记录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3-01-23 

化与历史的印记蕴藏在各时代书籍设计的版式、图文、色彩等视觉文化元素之中。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启,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书籍出版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阶段。19801989的书籍设计既有对传统装帧形式的继承发展又有向现代书籍设计的创新演变处于承上启下的历史阶段,极具研究意义。在文化战略发展热的背景下,中西文化激烈碰撞,我国书籍设计也因此进入了黄金时代。

封面设计往往是书籍装帧设计的精华之处,所以本文将着眼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书籍的封面设计进行研究,透过书籍封面呈现的视觉艺术特征,分析当时书籍设计时对传统设计的批判与继承中西风格的碰撞与交融以及其中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并通过总结这一时期的视觉风格,以启发对当今书籍设计的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书籍出版业发展得以恢复,为书籍设计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市场氛围。20世纪80年代是书籍设计的破冰”阶段,正处于承前启后的时期书籍封面是读者对一本书的“第一印象”,书籍封面设计也因此成了书籍设计中尤为关键的一笔,封面设计集实用与审美功能于一体,在保护书籍的同时也被赋予了丰富的审美意趣和文化内涵。

一、20世纪80年代书籍设计的发展概况

十年“文革”,文化蒙难;改革开放,文化复苏。历经十年黑暗岁月,改革开放“破冰”带来了文艺界的光明,我国书籍出版行业和书籍设计重新焕发生机,百花齐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解除了社会文化环境对人们思想的束缚,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书籍出版业顺应大好形势步入正轨,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为书籍设计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创作空间。

随着八十年代书籍装帧事业的复苏,模板化的“红色海洋”时代已然成为过去,书籍设计充满了理想与浪漫,进入多姿多彩大发展时代。197912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成立,1980年开始接连举办了座谈会、全国书籍设计优秀作品评选、书籍展览等一系列活动,在思想交流的碰撞下更加激发了设计的灵感,极大地鼓舞了书籍设计,强有力地推动了书籍设计的发展。科技水准与材料的进步也使得书籍设计的形式内容、工艺实现、字体运用等等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国门打开,日本和西方设计思想的设计理想对我国的书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启蒙激励作用,国内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书籍设计。在弘扬传统和鼓励创新下,设计风格也逐渐偏向于中西合璧,我国当时书籍设计的水平也迎来了“春天”。

二、20世纪80年代书籍封面的视觉要素分析

封面是书籍设计中“门面担当”,美好的封面设计是打开一本书的钥匙。设计是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体,也是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体,书籍封面往往需做到文字、图形和色彩等视觉要素的最佳呈现,并不是元素的简单拼凑,而是精心设计各要素间的微妙关系,以呈现形式美的艺术感染力和内容美的艺术共鸣。

(一)优雅大气的文字极具时代性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最富有魅力的文字,文字从古至今都是封面设计中出场率最高的视觉元素,早从民国时期开始,文字元素便已被轻车熟路地运用在了书籍封面设计中,到20世纪80年代,潇洒大气的手写体美术字和方方正正的印刷体广泛运用于书籍封面。不同形态的字体为呈现着不同情感的书籍内容,设计者会因表达需求通过改变笔画、方圆、粗细等来实现所要表现的艺术效果。

改革开放以后,商品经济迎来了新的春天,用于商业宣传的美术字又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注重商品包装的设计,随之字体又开始讲究设计感,这一时期的美术字虽然没有达到民国时期的水平,但却成为20世纪末,印刷迭代开始之前手写美术字最后的辉煌,可以说是在历史上的绝唱。如《西谛书话》的设计师钱君匋先生致力于延续民国书籍的形式美学,用手写字体保留民族气派,塑造东方情调。《清泉集》的封面由曹辛之设计,黄苗子题写书名,书体优雅柔婉,视觉意境富有诗意。《爱情心理学》、《巴黎的秘密》这些西方书籍译本的封面文字多是出版社美工师们设计的美术字,较印刷体更活泼,比手写体更规整,受西方艺术风格对封面字体设计的影响,更符合此类外国读物的封面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