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53-1068/N 国际标准刊号:1005-1376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目前,PLGC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3-01-29 

 1.2诊断

   目前,PLGC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胃镜检查显示亚甲蓝染色阳性,而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显示胃粘膜异质性增生,包括细胞异型性、结构紊乱和异常分化三大类型,也可分为轻度、中度或重度三种程度。

  1.3治疗

  1.3.1一般治疗

   除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等不可抗拒的因素之外,可以从患者心理因素,生活规律以及个人生活生活方式方面等加以干预,比如加强心理支持,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劝导患者戒烟戒酒,加强锻炼等。王浩娟[6]等将知信行(KAP)健康宣教应用于CAG患者,发现其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健康认知水平,有利于疾病转归,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1.3.2内镜下治疗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目前治疗PLGC最有效的微创方法之一。它可以在内窥镜下完全切除病灶,对有溃疡、疤痕、不规则和大面积的肿瘤,最高可达96%,减少肿瘤复发率[7]。周菲菲[8]研究发现,ESD治疗相比与对照组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治疗效果,且在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但目前对于ESD治疗PLGC的适应症仍存在争议,不同地区和不同医院对ESD的适应症有所不同,因此PLGC中ESD的结果和并发症也有所不同,主要的并发症为出血和穿孔[9]

  1.3.3药物治疗

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可以进行抗感染治疗,三联或四联疗法常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但中国抗生素使用率非常多,使得人们对抗生素有很强的耐药性,因此复发率也非常高,所以根除幽门螺杆菌已经成为一个重大挑战。有研究显示,在常规四联疗法基础上加外源性的维生素B12和叶酸,可以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症状,预后更好[10]另有研究显示,含铋剂四联疗法中加用益生菌可考虑作为辅助治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一直是研究的主流,但选择适当的益生菌制剂量和药时间长短仍需在大规模临床研究中得到验证[11]除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之外,针对PLGC的特异性症状如“胃胀、食欲减退”等,可选用胃黏膜保护药,促进胃肠动力药等进行辅助治疗,缓解症状。易艳容[12]等应用莫沙必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CAG发现治疗组相比于对照组在症状评分,炎性因子等方面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因此说明莫沙必利联合瑞巴派特可有效缓解CAG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胃肠功能,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此外,临床上也在开始逐渐应用复方制剂来治疗CAG,何璠[13]等应用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治疗CAG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治疗后各症状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治疗CAG对比于应用莫沙比利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更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2 中医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认识

  2.1病因病机

   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症状,可以将其归于“胃痛”“痞满”等范畴,中医认为,情志因素,饮食失节,外邪侵犯等都会使脾胃运化不利,气机失衡,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游绍伟[14]等基于CAG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机提出了“脾虚宛滞”理论,认为脾虚是“炎癌转化”之根本,宛是“炎癌转化”之因素,滞是“炎癌转化”之关键。田琳[15]等认为CAG多由脾胃亏虚引起,或兼夹痰瘀、或兼有肝郁、或并见湿热,其基本病机在于本虚标实。

  2.2辨证分型

中医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并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邹荣亮[16]CAG辨证分为脾肾阳虚、肝胃不和、胃阴不足和瘀阻胃络四种证型。杨旭娟[17]CAG辨证分为肝胃气滞、热毒内陷、食滞中焦、瘀血内阻、中气虚弱、胃阴不足六个证型,且中医治疗组疗效要好于西医常规治疗组。李莉[18]等研究发现脾胃虚弱证是CAG的主要证型, 另有脾胃湿热证、肝胃气滞证、胃阴不足证、肝胃郁热证和胃络瘀血证。由此可见PLGC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疾病

  2.3中医治疗

  2.3.1经典方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