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53-1068/N 国际标准刊号:1005-1376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新课标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3-01-30 

新课标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部分教师狭隘地认为:所谓合作学习,即是课堂讨论,将这二者简单地划上等号。由此,各种形式的讨论便纷纷呈现出来,似乎没有讨论,就没有真正落实课改。那种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不注重实际效果的空洞讨论,实在是有很多的弊端:其一,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几乎没有。因为学生一思考,课堂立刻静悄悄。所谓的“冷场”是我们的教师怕于见到的。因此,问题一提出来,教师首先忙着的是分组,分任务,学生倒也知道这个问题无须我思考,因为同组参与讨论的同学有好几个,他们自会争着发言。其二,问题的设置为讨论而讨论。有些问题有很大的开放性,是很适合讨论的;有些问题早已有定论,是无须讨论的;而有些问题则是需要学生细心去领悟的。为了单纯地追求课堂的热闹,教师在备课中就会抛掉那些需要静心钻研的问题,挖空心思地想一些能引起争议又没有确切结论的问题,并且还要熬费苦心地设置几个陷阱,来引诱学生陷入以显示问题的高超、巧妙,别出心裁。这还是语文学习吗?其三,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讨论。随着老师一声令下“讨论”!学生分组围成一团,讨论声响成一片,而我们听到的,往往仅是少数几个学生的侃侃而谈,多数学生或是插不上几句,或是干脆在一旁无所事事。讨论结果也只是几个优等生口若悬河的展示。其它学生只是在那里静静地作“看客”。

其实语文课少不了学生对文本静下心来沉浸式的品读,感悟,体味,思考。有时候的冷静的思考比活跃的讨论更为需要,更有价值。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把握好讨论的度,适度讨论,适时讨论,而不滥用讨论,这是新课改语文教学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借课标东风  守语文本位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创新的过程。对于新思想,新理念的理解和运用,我们应当取法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既要敢于拿来,又要善于鉴别,为我所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凸现出来的问题能够促使语文教学工作者不断深入研究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让学生感到快乐的事情。如何借助新课标的东风,让包括“差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能受到学习的快乐,使课堂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乐园,我们作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都有责任为之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