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立起的农村医疗保障网的成就是世界瞩目的,新农合覆盖广且参保率持续稳定,我国居民人均卫生费用于2018年降到世纪新低,但重大疾病的保障力度可能尚存在一些不足。癌症的背后是以药物和治疗费用为代表的沉重的经济和家庭负担,尤其在在农村地区,这种个人和家庭所难以承受的负担更加凸显其沉重性。因此,财政上加大对农村医保的支持力度,将更多服务内容和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真正地实现“医保为民,医保惠民”是相当利民的举措。与此同时,通过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衔接,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积极鼓励癌症高发地区居民参与商业健康保险等措施,多方面来降低癌症对个人、家庭所带来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在更大程度上缓解困难群众看病就医负担。通过提升居民抗击癌症信心,增加地方开展癌症防治工作的动力,推动农民积极参与筛查,来进一步勾勒农村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
3.推进健康教育和癌症筛查
“早诊早治是实施防癌抗癌健康教育的载体,是将癌症预防与治疗有机结合的桥梁,是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癌症防治的有效途径”[9]。近年来国内关于农村居民癌症预防知识和癌症信息需求的调查多有以下三个发现:一是超过半数的居民获得的癌症相关防治信息多是来源于村医,因农村老年人多数以务农为主,他们的生活与交际相对比较单一,朋友和亲属的文化程度较有限,对于所能获得的社会支持利用率较低,个人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而村医是村民最能直接接触和信任的对象;二是国内多数调查显示农村人口对癌症相关表现等方面的知识知晓率远达不到《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的要求。三是年龄、文化、收入等人口学特征直接影响调查结果。综上,推进癌症筛查工作首先应定期向农民普及健康卫生知识,宣传定期体检的重要性,提高农民防癌意识;其次,要在加大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借助多种形式和媒介来不断丰富创新健康教育方式,使得防癌科学知识真正地融入农民生活,推动其自觉采取防癌措施;再者,除了面向老年人开展防癌教育外,也应加大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力度,鼓励他们加强对患癌老人日常的病情观察和相关防治知识普及力度,增强对老年人群的社会支持,以期达到减少农村老年人群癌症复发率和死亡率的目标;此外,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向居民,尤其是高危人群,强调定期体检、参加癌症筛查的重要意义,使得其充分认识到癌症筛查对自身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筛查动力和支付意愿;各地区通过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农村地区开展的癌症筛查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做出改进,根据各地的癌症流行特征,以机会性筛查方式来扩大筛查的范围和比例,面对特困人口,可以以集中救治的形式开展重点癌症的筛查工作,从而进一步推进农村防癌教育和癌症筛查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