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式培养就是充分尊重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自身发展,立足行业对人才的总体性需求、不同企业对人才的差异性需求和学生基于自身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探索应用型培养(依据企业用人需求为企业定制培养毕业生)和学术型培养(依据学生深造需求进行强化专业基础理论)两种模式分类培养的改革和实践[3][4][5]。
在新工科背景下,对于具有多学科交叉属性的交通工程专业来说,实行按需定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探索,对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从学生的就业出口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体系和过程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多轮深层次的研究探讨,构建完成了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分两个方向展开,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力求通过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实施提高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与社会需求的良好对接[3]。
二、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内容
(一)改革培养方案
一是优化培养目标。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创办之初,学生的培养和就业依托于本校的土木工程学科,绝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出口为施工单位,如中建、中铁、中交等大中型企业。近几年,在创新驱动展战略指引下,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就业需求也呈现出显著的多样化趋势,除了进入企业工作之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以便于以后从事专业相关的研究性工作。从这个角度来看,原来单一的以注重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的培养方案已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就业需求,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6][7][8]。
二是优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培养方案改革的核心环节,我们根据两个方向的培养目标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以促进培养目标的达成。我校交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分为两个方向,即道路设计、施工方向和交通设计、规划、管理与控制方向,其中用人单位对本科生的需求主要集中于公路设计、施工方向。在新的培养方案中,两个方向分别对应定制式培养模式的应用型和学术型方向,其中应用型方向以《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建筑材料》《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等道路设计施工类专业课程为主,主要为学生的直接就业提供知识和能力储备;学术型方向以《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交通分析理论》等专业课程为主,主要为学生的继续深造提供知识和能力储备。两个方向的课程共同构成了完备的专业知识体系,由专业课教师建立起两个方向的教学团队来定向指导学生,学生也可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有所侧重地选择加强某个方向课程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