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从而抑制免疫反应性炎症,适用于激素无效或依赖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环孢素A (cyclosporin A,CsA)等,AZA欧美推荐的目标剂量为1.5~2.5mg/(kg·d),近年国外报道,对严重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静脉用糖皮质激素无效的病例,应用CsA 2~4mg/(kg·d)静脉滴注,短期有效率可达60%-80%,可有效减少急诊手术率。此外还应注意的是,当氨基水杨酸制剂和硫嘌呤类药物联合治疗时,会加重硫嘌呤类药物的骨髓抑制毒性[12]。
2.3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疗法并非简单的中药加西药,其关键在于“结合”,这是一种扬长避短,相互促进的有机结合,西药的优势在于针对性强,药力直达病灶,所以见效快,疗效显著,而加用的中药优势体现在维持缓解和预防复发这环节上,这是一种注重整体
调理和标本兼治的治疗手段,可治可防[13-14]。该疾病归属于中医学“肠僻”“湿热痢”“便血”“泄泻”的范畴[15],大肠是湿热型的病位,基本病机为湿热蕴肠,以气血不调为主,因此治疗方法主要是清热燥湿、凉血止痢及养血生肌。目前,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中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西药中以美沙拉嗪为常规治疗药物,中医中以白头翁汤加减治疗为主,两者都是针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式,而基于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特点和危害,美沙拉嗪联合白头翁汤加减治疗相比美沙拉嗪单药治疗更加科学有效,更能改善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疾病复发率[16-18]。
2.4生物制剂 目前生物制剂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体、抗整合素抗体和抗细胞因子抗体,是治疗中重度UC患者,尤其是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激素依赖或不能耐受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患者的有效手段,并已成为中重度UC患者诱导和维持缓解的主要药物之一[19-22]。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IFX)是针对TNF-α的嵌合单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抑制相关受体结合TNF-α,降低机体血清TNF-α水平,减轻炎症反应,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作用[23]。具体方案为英夫利昔单抗5 mg/kg在第0、2、6周诱导缓解治疗,后续每隔8周行长期维持缓解治疗[24]。维得利珠单抗(Vedolizumab,VDZ)是一种人源化的整合素拮抗剂,可以选择性抑制整合素α4β7与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1相互作用,从而阻断淋巴细胞向肠道迁移来减轻肠道炎症,并且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有较好的效果[25-26]。2021年,临床指南推荐VDZ作为UC的二线治疗,被用于未使用生物治疗的UC,以及对传统或抗TNF-α治疗无效的UC,并且在不受报销限制的情况下可作为一线治疗[27]。具体方案为VDZ第1日给予300mg持续30min静脉输注,第2周、第6周时重复给药,此后每8周给药1次,如果14周内缺乏治疗的有效证据,则需要重新评估治疗方案。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UST)是一种完全人类IgG1k单克隆抗体,可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12和IL-23共有的p40亚基,这种阻断导致炎性反应级联的减弱和T细胞的分化[28]。目前UST已在国外获批应用于治疗中重度UC患者,但我国暂仅批准其用于银屑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