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生命线。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4·13”重要讲话以来,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的180多项政策文件落地生效,13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陆续推出,“两个15%”所得税优惠政策、三张“零关税”清单有序实施,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逐步构建,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2022年,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2000亿元,增长36.8%,增速排名全国第二,其中货物出口增速全国第一;服务贸易增长22.9%,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5%,实际对外投资同比翻倍。2023年,海南将刻深自贸港“大开放”印记,加快探索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更好集聚和配置全球资源,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一是加快推进封关运作。把全岛封关运作作为自贸港建设的一号工程,加快开放口岸建设改造,年内完成封关硬件项目主体建设。制定封关后货物、物品进入“二线”的监管办法,形成科学高效的“二线口岸”监管模式和整体通关流程。积极模拟封关后场景,对海南自贸港政策制度、封关设施、系统平台、管理能力等进行压力测试,拓展测试场景,推动将洋浦保税港区“零关税”“低税率”系列政策一揽子扩大到洋浦开发区,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关税政策扩大到全岛符合条件的企业,推动制定销售税改革方案,确保2025年底如期顺利封关运作。二是提升制度开放能级。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加快对接、先行先试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力争在土地、低碳、服务业开放等领域实现破题。积极试验货物贸易零关税、服务贸易“既准入又准营”、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加工增值免关税等政策,推动鼓励类产业目录、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等动态调整。三是打造双循环交汇点。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叠加优势,加快构建“两基地”“两网络”,即中国企业进入东南亚的总部基地和东南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总部基地、空海国际交通网络和国际经贸合作网络。适时恢复和加密国际航班,开通第七航权航线,开辟更多国际海运航线。融入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谋划实施“全球自由贸易港伙伴计划”,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深化琼港合作,争取向香港进一步开放专业服务业。四是做大经济流量。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机制,加大对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服务贸易、保税维修、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的支持力度,“技工贸服”一体化,形成一批富有海南特色、聚焦南向贸易的新型贸易业态,全力以赴稳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