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53-1068/N 国际标准刊号:1005-1376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两个结合”是赢得历史主动的成功密码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3-07-11 

有了科学理论指导,如果只是照搬照套,搞本本主义是不行的,还需要做好“结合”的文章。实践反复证明,什么时候“两个结合”做得好,我们党推进革命、建设、改革就能赢得主动、取得胜利,反之,我们就会陷入被动、遭遇挫折。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一度简单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原理和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出现了严重脱离中国实际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挫折。在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新的形势,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开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邓小平用《礼记?礼运》中的“小康”来阐释“中国式的现代化”,可谓是“两个结合”的经典之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深化“两个结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两个结合”是在新征程上增强历史主动的精神动力

新征程上,我们党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定为中心任务,可以说,这既是“两个结合”的产物,又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历史主动精神。

一方面,新征程上增强历史主动必须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绵延不绝、经久不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为历史主动精神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根基和丰厚的精神滋养。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和底气,也为我们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增强历史主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新征程上增强历史主动需要中华文化的智慧和力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面临着很多的严峻挑战,比如如何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如何消除“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事实上,这些所谓的“陷阱”和“论调”都是基于西方现代化的基本逻辑的。如果我们只是在西方的话语体系中寻找答案,那么,结果往往是处处被动,而且也不可能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答案。想要在新征程上增强历史主动,需要在理论指导上汲取中华文化的智慧和力量。比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源于中国的“和合”文化,包含着“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以和为贵”“有容乃大”的境界格局、“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的政治理念等,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新典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应对类似“修昔底德陷阱”“中国威胁论”的挑战。又比如,共同富裕理念来源于中国古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追求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可以帮助我们消除类似“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崩溃论”等疑虑。近年来,西方经常把他们的价值观强加给世界其他国家,我们则倡导文明包含互鉴,“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可以说,这些都是“两个结合”的理论运用。由此,我们在与西方世界的对话中也逐渐变得主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