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53-1068/N 国际标准刊号:1005-1376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因地制宜,发展盐碱地特色产业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3-07-18 

以前,40万亩盐碱涝洼地,种啥也不长,只能闲置。现在,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的渤海水产有限公司养殖车间,盐田虾在水中悠然游弋。天亮了,随着打氧机的声响,车间忙碌起来,工人将活蹦乱跳的盐田虾打包、装车,它们很快将被运往全国各地。

  沾化区立足本地实际,在盐碱地上发展水产养殖特色产业,推广养殖新模式,建成现代化水产养殖车间6.32万平方米,改造标准化养殖区4.4万亩,建设小棚生态育苗棚241座。

  盐碱地里养虾,村民的钱袋子跟着鼓了起来。滨海镇探索“示范区+企业+合作社+养殖户”订单式盐田虾养殖方法,组织企业将养殖订单打包发给合作社,再派单给养殖户,同时,企业为养殖户提供优质海产品种苗和技术跟踪服务。

  不光是沾化区。近年来,山东各地根据盐碱地资源禀赋、地域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模式,发展盐碱地特色产业,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向优质化、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

  德州市平原县王庙镇堤下赵村,池塘连方成片,水上荷叶田田。“过去,这里是低洼盐碱地,地碱水咸,庄稼很难生长。”王庙镇源通莲藕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勇说,近年来,县里推行生态化养殖模式,实现塘中藕、水中鱼、土里泥鳅立体种养,生产的莲藕获评绿色食品A级产品。

  夏天卖虾,中秋卖鱼,过年卖藕,盐碱地成了“宝地”,村民务工有了好去处。“每年莲藕的采挖、清洗、分拣都需要人手,我就到这里来打工,离家近,一天能挣五六百元。”源通莲藕种植合作社社员李运友说。目前,该合作社可年产莲藕200万公斤、泥鳅10万公斤,年产值1800万元,解决20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3000元。

  “山东将持续挖掘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潜力,宜粮则粮、宜渔则渔,探寻发展特色产业,在盐碱地上种下新希望。”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红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