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缺失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3-08-21
从哲学意义上讲,主体是与客体相对的,是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是“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技能、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并实际地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主体性是主体的根本属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自觉、能动和创造的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缺失的表现为,教师仅仅是知识传授者,缺乏对学生思想动态和情感状态的了解和引导,学生缺乏积极的思想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容易被外部舆论和政治思潮所左右;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缺乏创新性和有效性,教育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和针对性,往往停留在形式化、机械化的教育方式上,难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独立思考和自我实现。这种缺失的根本原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方法手段不够科学、合理,没有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