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文化集继承性与创新性、传统性与时代性于一身,既包含着学校自建立起到现今发展过程中千万师生历经困难和磨练而积累起来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吸收时代精华,体现时代精神。
爱国主义是校史文化和思政教育最关键的契合点,校史文化中包含众多的爱国学者和他们的英雄事迹,爱国主义精神贯穿思政教育的始终,将校史文化中爱国学者及其英雄事迹融入到思政教育中,使爱国主义教育不再遥远空洞,更加灵活具体,使学生从身边了解爱国主义;民族院校的校史文化中贯彻着的民族团结精神也是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个民族院校的发展必然不是固步自封的,而是开放包容的,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少不了各个民族学者的共同努力以及各个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团结精神是鲜活具体的,在思政课中融入这些精神,促使民族院校的学生形成和谐团结的关系;校史文化所展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校史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吸收时代精华,最能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将校史文化中不断更新的时代精神融入到思政教育中,促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延边大学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对校史文化的挖掘,秉承“继承传统,再创辉煌”的宗旨,在2004年出版了《延边大学校史》(1949-2004),2009年在其基础上修订、续写了共计89万字的《延边大学校史》(1949-2009),认真挖掘、整理、总结、借鉴,从历史上不同时期做出卓越贡献的元老和前辈的办学实践中汲取营养,学习经验,让这些丰富的校史内容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精神宝库。同时,在《延边大学校史》(1949-2009)中,始终提到“延边大学是我国第一所民族高等学校,建校以来,学校一直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得到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可见延边大学校史文化中始终包含着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与热爱,也使爱国主义不再遥远和空洞,使学生们深切地了解与感受到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