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平遥娃留村,86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平遥推光漆髹饰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薛生金每天6点起床,开始忙碌。他头发花白,腰杆笔直。这里是他的出生地,也是薛氏漆艺研究院所在地。
在学习漆器制作技艺之前,16岁的薛生金就到平遥文化布景社学艺,给剧团画布景,跑遍晋东南太行山区,眼力和腿力都得到了锻炼。艺术是相通的。1958年,平遥推光漆器厂成立后,薛生金师从手工艺人乔泉玉,半年后做出了第一件作品。1962年,他担任漆器组组长,开始带徒,至今已带出200多名学徒。这些学徒年龄跨度从17岁到70多岁,其中有10多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薛生金的学徒中也有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大儿子薛晓东,已成为平遥推光漆髹饰技艺的新生代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4年,薛晓东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学习,逐渐形成写实与抽象兼顾、中西合璧的风格。他的《洛神》系列、《鹤》系列作品,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西方古典绘画的特点,努力追求形神兼备。目前在高校教授美术设计课程的薛生金孙女薛梦瑶属于“学院派”,她尝试将漆艺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努力探索平遥推光漆的更多可能性。
薛生金还是中国推光漆器博物馆名誉馆长。漫步于博物馆,木工坊、灰胎坊、画工坊等应有尽有,各种精美漆器令人目不暇接。走进一间画工坊,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刘金海正挥毫作画。他将国画、油画的一些特点融入平遥推光漆器的技艺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刘金海同龄的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胡晓明,将写意花鸟运用到漆画配景中,逼真描绘出动物的皮毛质感及神态。推光组里都是女士,她们的手掌更加细腻柔软、有韧劲。通过上万次摩挲,手掌的温度与力量为漆器注入了质感。推光组组长王海莲正俯身用手掌顺着一个方向推磨一件小型漆胎。从砂纸、豆油、细砖灰到滑石粉,一道比一道细腻,直至漆面越来越光亮,宛如玉般温润。就这样,艺术家们在漆胎上创作出一件件精美传神的艺术品。屏风、酒柜、香樟木箱、茶几、八仙桌、首饰盒等,接连制作完成。这些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滴漆入土,千年不坏,坚固于质,光彩于文,正是平遥漆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