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乡风文明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效地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精神层面的需要,提升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坚持党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领导,夯实乡村振兴的政治基础。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方向保证,是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坚实保障。涵养乡风文明,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担当,推进改革创新,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农民。发挥党员干部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带领作用,采用党员联系户、党员积分制等形式,引导群众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弘扬时代新风。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乡村振兴的价值方向。文化影响力首先体现为价值观念的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囊括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品格,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将其融入农民的乡村生活,并进一步转化为对乡村的情感认同。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建设风清气正的乡村社会,从而厚植乡村文明根脉,让农民群众守得住“根”,留得住“乡愁”,看得见“远方”。
坚守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民立场,激活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乡村文化归根到底是农民的文化。要从农民所思所需所盼出发,增强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从而涵养乡风文明。积极探索符合农民群众实际的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让农民群众在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培养一批熟悉和热爱乡村文化的乡村文化工作者,走进乡村,观照农民生活,回应农民期待,以持续的文化创新不断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发挥好新乡贤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乡风中的作用,以新乡贤为样板积极引导群众培育发展良好家风,以良好的家风树正气正民风、以弘扬淳朴的民风影响乡风,实现风清气正。积极开展文明模范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先争优”和“传家规、立家规、扬家风”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向美”,文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