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53-1068/N 国际标准刊号:1005-1376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让残疾人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这项工作不容易,但必须去做”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03-13 

年轻时候的彭海廷,有个过不去的坎。


  那是一道有15级台阶的路坎,位于他所就读的中学校门口。自小患上小儿麻痹症,彭海廷上下学全靠一根拐杖。平路尚能缓慢行走,遇多级台阶只能靠他人背。


  不想每天上学都让同学背着爬楼梯,一次他大清早赶在同学们来之前,悄悄来到校门口想自己走上去。高差两三米,试了两次,摔了两跤,人没上去,头上多了两个包。


  “后面又试了几回,摔得不轻,就再也不敢爬了。”从那之后,彭海廷无奈接受现实,“遇上台阶或爬坡,只有靠家人或同学。”


  彭海廷的家在南岸区知音阁小区,挨着南坪正街。南坪,大坡小坡不少。2000年,他在家附近开了间小店。从家到店,正常走路1公里,可彭海廷却要绕上3公里。


  “近路也能走,但大坡小坡多,靠自己上不去。若是不想麻烦别人,就得绕路走。”那时候彭海廷置办了一辆小三轮,宁可多花时间绕路,也更希望靠自己就能去。


  家住南岸区茶园的王智勇有着同样的想法。作为视障人士,他之前常常经历等公交因不知道来的是哪路车,只能靠路人提醒的窘境。也曾因过马路时分辨不出红绿灯的颜色,没有路人可以询问而寸步难行。


  “我们也想和健全人一样,不靠他人,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王智勇袒露心声。


  重庆市残联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持证残疾人89.24万人。“相比平原地区的城市,山城重庆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上难度更大。让残疾人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这项工作不容易,但必须去做。”重庆市住建委设计绿建处处长龚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