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农资店账单里的升与降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03-24
一家农资店账单里的升与降(春耕进行时)
本报记者 苏 滨
2024年03月24日09: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春风徐徐,月光如水。3月20日,时针划到晚上9点,杨福财关上店门,补齐货架,拧开台灯,启动电脑,边整理账单,边和记者盘点起这一天。
在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马场村,杨福财家的农资店位于主街,开业15年,顾客多来自方圆八九公里、周边五六个村寨。
正是春耕备耕时节,今年卖得最好的是啥?
杨福财拿起柜台上的一摞收据,边看边说:“从早上7点开门,一个小时内成交13单,多半是买水稻种子的。”
杨福财的门面有两间。一间堆满各类种子,一包摞一包,大约有20种,门口搭了一个小货架,重点展示优良品种;另一间摆放农药、化肥、地膜等农资,一层叠一层,目测有六七十种。
春耕时节,店里生意怎么样?
“现在赶上农忙,一天少说也有百十个人来问价。”杨福财调出近一周的进账单:平均每天四五十笔交易,仅3月19日销售额就达12113元。“一天卖上两万元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每年农历二月到四月最忙,3个月的销售额能占全年七成多。”
记者接过鼠标,浏览一个月来的账单:累计卖出1吨种子、11吨肥料、1.3吨农药。“农资需求总量相对稳定,但农民的购买渠道越来越丰富,竞争也激烈了。”杨福财说。
午饭时,种植户杨明才来过。家里打算种10亩稻,选什么品种却拿不定主意:“早年最图稻谷结得多,后来更想稻谷长得好,选种先看病虫害抗性。现如今,农技服务跟得上,苗壮产丰,就想要口感好、卖价高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