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53-1068/N 国际标准刊号:1005-1376
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让我们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06-05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于浩如烟海的经典著作、各种各样的文化遗产、遍布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中,更活在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乡土、我们的语言、我们的风习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深刻体会古老文化的生命力,让我们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与古代世界和当今世界的重要文明相比,中华文明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比如,中华文明彰显积极性,体现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个人要以天为榜样,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态度。中华文明还彰显实践性,体现为注重经世致用。孔子在古代被视为“圣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孔子努力以自己的品格和言行改变社会风气,希望“天下归仁”。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看,不同文化崇尚的东西存在差异,比如有的尚文、有的尚武。不同的崇尚决定了不同文化的发展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自己崇尚的东西。比如,尚德。对“德”的推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对于统治者,往圣先贤主张“修齐治平”“内圣外王”,就是治国平天下的人不能只有王者的权威,还要有圣贤的人格。对于国家治理,儒家讲求“为政以德”“导之以德”,就是要以德治国、用德来引领百姓,这样才能得到民心,国家才能实现善治。又如,尚一。“一”就是整体性、全面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道德、天伦、人伦、信仰、理念、存在、自然等都统一起来,古人常讲“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这种把自然和人伦统一起来、把道德和政治统一起来、把信仰和秉性统一起来的思维方式,就是对“一”的推崇。再如,尚化。《周易》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庄子的“与时俱化”等名言,就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化”的推崇。尚化让中华民族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积极包容和学习不同的事物,并且不惧变化、勇于变革,从而让中华文明延续至今。